编辑:
2012-12-05
第四部分 解题策略
由于高考有时间的限制,因而拿到题目要迅速解决“从如何下手”“向何方前进”这两个基本问题,这与平时做作业没有时间限制是不同的,并且,这些年的试卷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基本上都是不下21或22道题约30问,有较高的速度要求。怎样才能做到两个迅速呢?建议应该掌握解题的一些思维规律。首先是明确解题过程,其次是掌握解题策略(如模式识别、差异分析、层次解决、数形结合等)。当然,最根本的方法是学会分析:分析条件、分析结论、分析条件与结论的联系。
第9招:解题过程。
把寻找习题解答的活动过程叫做解题过程。它通常包括从拿到题目到完全解出的所有环节和每一步骤。
第10招:模式识别。
(1)模式识别的基本含义:
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首先辨认它属于已经掌握的哪个基本模式,然后检索出相应的解题方法来解决,这是数学解题中的基本思考,也是解高考题的重要策略,我们叫做模式识别。
(2)模式识别在解高考题中的具体化。
主要有两个具体的途径:一是化归为课堂上已经解过的题,二是化归为往年的高考题(或其变式题)。
(3)模式识别的三个层次:一是直接用(适用于容易题),二是转化用(适用于中档题),三是综合用(适用于难题)。
第11招:差异分析。
通过寻找题目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差异,不断减少目标差距而完成解题。
第12招:层次解决。
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是按层次展开的,先粗后细,先宽后窄,先对问题作一个粗略的思考,然后逐步深入到实质与细节。或者说,先作大范围的搜索,然后再逐步收缩包围圈。数学解题也是一个创造性活动,也可以层层深入的解决。
第13招:数形结合。
在解题中,既用数的抽象性质来说明几何形象的事实,又用图形的直观性质来说明代数抽象的事实,在数与形的双向结合上寻找解题思路,叫做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的主要途径有:坐标系、转化、构造。
数形结合应遵循的原则是:等价性原则、双向性原则、简单性原则。
第14招:选择题“小题小做”。
高考选择题承载着全面考查“双基”、广泛覆盖知识点的功能,具有“单、多、广、活”的特点(内容比较单一、数量比较多、覆盖面比较广、题型比较活泼),主要检查基础知识理解不理解、基本技能熟练不熟练、基本运算准确不准确、基本方法会用不会用、考虑问题严谨不严谨、解题速度快捷不快捷,要求学生“熟、准、快”(内容熟识、概念准确、推演快速)。近年其易、中、难的比例约为4:3:1,难度系数约为0.7左右。是考生的一个重要得分来源。从高考临场的角度看来,为了给难度较大、分值较高的解答题留下较多的思考时间,每道选择题应争取在2或3分钟内完成,4分钟还完不成的题就先跳过去,总计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以内。因此,把握选择题的解法,必须包括这样一个战略性的目标:快速求解、小题小做。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求解有六个基本方法,又各有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12个技巧解法,现列表参照如下:
基本形式
基本方法
肯定一支
否定三支
求解对照法
顺推肯定法
顺推否定法
逆推代入法
逆推肯定法
逆推否定法
特值检验法
特值肯定法
特值否定法
逻辑分析法
逻辑肯定法
逻辑否定法
直观选择法
直观肯定法
直观否定法
特征分析法
特征肯定法
特征否定法
在具体使用这些方法时,应该认识到求解对照法是用得最多的通用方法。但在求解对照法前,应该先考虑其他方法能否奏效,尽量避免“小题大做”。同时,还应该注意多种方法的交替使用。
第15招:填空题“以快为上”。
填空题与选择题、解答题一起组成高考试卷的三大题型。通常,填空题的题量和分值已接近选择题,而难度则介于选择题与解答题之间(难度系数约为0.5左右)。虽然填空题的平均难度只是中等的,但在三大题型却是最容易丢分的,一步思虑不周,一次细节疏忽,一个心理差错都会导致“全题皆空”。求解填空题必须抓住填空题的特点(没有选择支供你参考、不需要写解题过程、题目设计强调多考一点想,少考一些算、标准答案唯一),做“结论准确、方法合理、过程简洁”,确保成功率。
第五部分 分段得分
一道高考题做不出来,不等于一点想法都没有,不等于所涉及的知识一片空白,尚未成功不等于彻底失败。问题是,如何将片段思路转化为得分点,从而“分段得分”。
(1)考生“分段得分”的法定依据是高考“分段评分”。
在高考中,由于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的浅,有的人解决得多,有的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别这些情况,阅卷时总是按照所考查的知识点,分段评分。踩上了知识点就给分,多踩多给。据此考生答题就应该也必然是“分段得分”。由于平时做作业,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全做全对”,不实行“分段得分”,所以考生在高考时就不习惯“分段得分”,这就把平时做作业与高考竞争混为一谈了。因此,考生必须从高考性质与评分办法上去理解,转变观念,心理换位。教师在模拟训练时也应提醒这一点。
(2)分段得分的基本内容是防止“分段扣分”,争取“分段得分”。
“分段评分”既包括“分段给分”也包括“分段扣分”。因此,考生应做到“能力所及不丢一分,不会的题拿足够分”。
第16招:分解分步——缺步解答。
在数学考练中,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实在啃不动,一个明智的策略是,将它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子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把这种情况反映出来,那就是在高考答题中,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表达到什么程度。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和那些已经程序化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到这一步的满分,最后结果虽然没有得出来,但分数却拿了不少。解答题有好几问,只完成一二问就是缺步解答,应用题“设、列”没有“解、答”也是缺步解答。
第17招:引理理想——跳步解答。
解题过程卡在某一个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它,作为一个中间结论,接着往后推,看能否得出结果。如果得不出结论,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我们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个“中途点”或“引理”。这是一个常识性的解题策略,但是由于高考时间的限制,“引理”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先把前面的写下来(保证分段得分),再写上“证实某某之后继续而有.......”,一直做到底,保持整个解题思路的完整,这就是跳步解答。这个攻克下来的“中途点”可能就是关键步骤,理应扣分,但后面部分能加点分,如果这个攻不下来的“中途点”并非关键步骤,那么整题的丢分就很少,这比完全不写或只写前半部分强得多。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了,不要乱七八糟地插上去,可补在后面,写“事实上,某某步可以证明如下”。这样,整个解答就天衣无缝,一气呵成,也整齐整洁了。对于有二三问的题目,若第一问做不出来时,可“跳步解答”先做第二问或第三问。有时,考题前后两问本来就是无关的,先做哪个都无所谓;若前后两问是有关系的,则可把前一问的结论作为下一问的已知条件,帮助解决下一问。
第18招:以退求进——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我们不能马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局部,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能够解决的问题,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
第19招:正难则反——倒步解答。
“正难则反”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顺向推有困难时就逆向推,直接证有困难时就间接证,从左边推右边有困难时就从右边推左边。如果从已知条件出发实在无法下手,前段分就怎么也得不着了,那可转而拿后段分,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入手,执果索因。二是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矛盾。
第20招:扫清外围——辅助解答。
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的,既必不可少也不困难。这就像打攻坚战时先扫清外围。
辅助解答是十分广泛的,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并写出相应的代数式,设极值题得变量并用以表示其他量,设轨迹题得动点坐标并用以表示其他条件,进行反证法或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等。除此以外,对于个别选择题、填空题不会做,“大胆猜测”也是辅助解答。猜测是一种能力,解答题有时也离不开大胆猜测;书写也是辅助解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是说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
以上就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提供的“2013届数学高考临场应考20招”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威廉希尔app 中考频道。
标签:学习方法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