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数学学习 > 高中数学讲解

高中数学公式及概念大全总结

编辑:

2012-11-28

15.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 ,则 是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 ,则 是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 ,且 ,则 是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6.函数的单调性

(1)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则 为增函数;如果 ,则 为减函数.

17.如果函数 和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和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 是增函数.

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19.若函数 是偶函数,则 ;若函数 是偶函数,则 .

20.对于函数 ( ), 恒成立,则函数 的对称轴是函数 ;两个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21.若 ,则函数 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 若 ,则函数 为周期为 的周期函数.

22.多项式函数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 是奇函数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 是偶函数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2)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即 轴)对称.

(2)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3)函数 和 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25.若将函数 的图象右移 、上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若将曲线 的图象右移 、上移 个单位,得到曲线 的图象.

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

27.若函数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 ,并不是 ,而函数 是 的反函数.

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 , .

(2)指数函数 , .

(3)对数函数 , .

(4)幂函数 , .

(5)余弦函数 ,正弦函数 , ,

.

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 ,则 的周期T=a;

(2) ,

或 ,

或  ,

或 ,则 的周期T=2a;

(3) ,则 的周期T=3a;

(4) 且 ,则 的周期T=4a;

(5)

,则 的周期T=5a;

(6) ,则 的周期T=6a.

30.分数指数幂

(1) ( ,且 ).

(2) ( ,且 ).

31.根式的性质

(1) .

(2)当 为奇数时, ;

当 为偶数时, .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

(2)  .

(3) .

注: 若a>0,p是一个无理数,则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

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

34.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推论  ( ,且 , ,且 , ,  ).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0,a≠1,M>0,N>0,则

(1) ;

(2)  ;

(3) .

36.设函数 ,记 .若 的定义域为 ,则 ,且 ;若 的值域为 ,则 ,且 .对于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

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

若 , , , ,则函数

(1)当 时,在 和 上 为增函数.

,    (2)当 时,在 和 上 为减函数.

推论:设 , , ,且 ,则

(1) .

(2) .

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 ,则对于时间 的总产值 ,有 .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 数列 的前n项的和为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

42.等比差数列 : 的通项公式为

;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 元(贷款 元,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 ).

44.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 ,则 .

(2) 若 ,则 .

(3)  .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 , .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47.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的象限决定,  ).

48.二倍角公式

.

.

.

49. 三倍角公式

.

. .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x∈R及函数 ,x∈R(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函数 , (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

51.正弦定理

.

52.余弦定理

;

;

.

53.面积定理

(1) (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 .

(3) .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

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

.

.

特别地,有

.

.

.

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

.

.

.

.

.

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b= b•a (交换律);

(2)( a)•b=  (a•b)= a•b= a•( b);

(3)(a+b)•c= a •c +b•c.

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1+λ2e2.

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 ,b= ,且b 0,则a b(b 0) .

53. 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

a•b=|a||b|cosθ.

61. a•b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b= ,则a+b= .

(2)设a= ,b= ,则a-b= .

(3)设A ,B ,则 .

(4)设a= ,则 a= .

(5)设a= ,b= ,则a•b= .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a= ,b= ).

以上就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提供的“高中数学公式及概念大全总结”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威廉希尔app 中考频道。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