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数学学习 > 高中数学讲解

高中数学教案:数学理科试卷评析

编辑:

2012-08-14

三、大题难度小幅提升

今年的六道大题在难度上都有小幅度的提升,很有可能对不少学生造成了困难。但是客观的说,每道题的难度都不过分,属于学生合理应该掌握的范围。因此只要学生平时做题的时候有认真总结反思,就不会感觉太大的不适。

第15题三角函数。本题难在定义域的限制在第二问中很多同学会忽略,其他考察都比较正常,较往年少考察了最值,作为对增加定义域易错点的一种“平衡”。

第16题立体几何。第一问依然简单,今年需要两步。第二问正常。第三问探索性问题在去年已经有出现,今年再度出现,不应该给学生造成困难。同时也标志着探索性问题在立体几何题的考察上成为常态,应该予以重视。

第17题概率统计。这道题没出以往惯例的离散型随机变量,而改问方差。对于数学感觉不好依赖运算的学生,这道题会做的非常痛苦;但是有感觉的同学这道题就“秒杀”了。因此客观的说,这道题并不是难度增加了,而是考察灵活了。

第18题导数。第一问考察公共切线比往年直接考察切线略难一点。第二问的最值讨论计算量略大于往年,所以作为“平衡”,第二问的单调性因为不需要分类讨论反而变得很简单。

第19题解析几何。第二问“共线”问题因为学生不常见而略感难,对于共线条件的代数表达将会成为很多学生的痛点,这比去年考察弦长要难一些。但是作为解析几何题目,这道题的计算量其实并不大。

第20题创新题。题目第一问与去年持平,比前年容易,但是第二问比去年略难,第三问比去年难度增加不少。但是考虑到这道题历年的得分率都不高,属于难度大但是区分度略低的题目,因此虽然第三问增加难度,但是对学生影响并不大。

虽然今年大题难度普遍小幅上升,根据往年的命题规律,明年一定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具体来分析:三角函数、导数和解析几何题因为今年题目并不出格,明年有可能保持或小幅度降低难度;而立体几何的探索性考察则有可能继续延续;鉴于今年概率大题的出格,明年回归离散型随机变量应该是一种必然;至于压轴创新题,明年的难度虽不好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第一问一定保持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分,第二问好学生可以尝试上手,第三问不必强求。(对于这些题目的具体分析,会另文详述。)

 四、创新题回归质朴

在历年的北京试卷中,8、14、20这些创新题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因为北京在这些题目的命题上最体现“重思考、重分析、重动态问题”的风格。从2009年第8题开始,近年8、14题分别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集合等角度考察了动态问题、创新问题,因此各个区在期中期末考试和一模二模命题时也开始纷纷效仿这种命题风格。

但是一味和过分追求创新也造成了一些题目“偏难怪”,引领学生学习超纲内容,这与命题的初衷有所差别。因此今年的创新题明显回归质朴,更注重题目的数学本质。相信这一现象也会对后续教学工作有所指引。

第8题没有引入任何新概念,只是出现了学生不熟悉的数据图表。第14题也没有新定义的引入,更注重数学语言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第20题虽然有新定义概念,但是没有像往年一样采用学生不易理解的符号语言,尽可能多的采用文字定义,减轻学生的理解困难,可以说还是非常体贴的。

相信这种“质朴”和“体贴”会改变各区校命题的风格,同时对明年创新题的考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在风格质朴的同时,不变的是对学生数学语言、直观理解能力的要求,这依然是后续学习的重点。

整体来说,这份试卷中体现的命题思路和风格对后续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非常有参考价值,值得细细的品味和分析。我在这里只是就个人理解发表一些浅显的想法,希望对想了解这份试卷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