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数学学习 > 数学家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编辑:sx_gaohm

2016-01-22

数学是基础,数学学不好物理化学就难以精进,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威廉希尔app 一直陪伴您。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汉族,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人,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1]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人物简介

华罗庚华罗庚[3](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苏省常州市 金坛市人,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按丘成桐的看法,他是三个对当代世界数学 潮流有影响的中国数学家之一。另两个人是陈省身和冯康。

华罗庚教授1985年6月12日逝世后,华老的家乡——江苏省金坛市即在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兴建了一座设有3个展厅、总面积615平方米的华罗庚纪念馆。

人物生平

早年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父亲拥有一间小商店。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家贫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20岁时,华罗庚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1930年熊庆来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方面的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一开始在图书馆担任馆员,1931年开始在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出国

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在1935年访问中国,他注意到了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3]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他写出了《堆垒素数论》。

抗战胜利后他收到苏联的邀请,他的《堆垒素数论》也首先用俄语发表。1946年9月,华罗庚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63年他和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他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著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在他亲自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此外,万哲先、陆启铿、龚升、许以超、王元、潘承洞、段学复等人也是在华罗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因为有了华罗庚,我们的国家才没有在国际理论科学界中被人遗忘;因为有这个名字,在一片荒芜的中国理论科学界中,才存在着一些可足欣慰的希望。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轶事

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轶事

标签:数学家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