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15
四、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比较项 |
家庭手工业 |
官营手工业 |
专业私营手工业 |
经营方式 |
个体小农的副业 |
官府管理 征役制—雇募制 |
家庭小作坊、唐代时商品化大大加深,明中后期雇佣劳动 |
产品特点 |
自给、交税 |
水平高 不计成本,不进市场 |
水平高,商品生产 |
生产规模 |
小,生产能力有限 |
分工细,规模大,效率低 |
集中,分工协作,规模大,效率高 |
发展情况 |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中 |
西周到明前期 居于主导地位 |
春秋产生 明中叶居于主导 |
作用 |
①稳定小农 ②妨碍市场和商品经济 |
①有利于提高技艺 ②缺乏竞争 ③工匠不满 |
①有利于技艺提高,社会经济发展 ②冲击自然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产生资芽 |
五、古代中国手工业特点
1、生产部门不断地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2、生产技术不断地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出现资芽
4、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手工业以农业为基础,受农业生产制约
6、手工业布局与经济重心南移形成相应变化
第0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解题】农耕时代,是整个古代社会,直到鸦片战争;这一时期的商业和城市是从属于自然经济的。
【解题】1、农业是基础,为手工业提供原料;
2、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产品;
3、交通则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4、城市则是农业、手工业、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最集中最真实的写照
一、商业的发展
1、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出现,社会分工)——>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
2、商代:产生职业商人、最早的货币——贝
3、西周:工商食官
4、春秋战国:1)商业冲破官府束缚,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
2)出现许多著名都会
5、秦汉:秦代统一货币为半两钱,汉武帝五铢钱,西汉开辟丝绸之路
6、隋唐蓬勃:1)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
2)表现:外商和胡商众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空前繁荣,开元通宝,柜坊
7、北宋:纸币(交子,最早,四川),集镇,草市,夜市
8、元代:纸币全国,禁止使用金银
9、明清:1)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2)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高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租佃,货币地租)
3)白银广泛使用,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聚集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
5)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特点】 1)起源较早,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
2)货币:贝——铜钱——纸币——明代银钱并用
3)工商食官——私商为主,但是官营专卖长期存在
二、城市的繁荣
1、功能和格局的变化
西周——唐朝 |
宋代—— |
县治以上置市 |
乡村,集镇、草市 |
市长市令管理 |
不受官府控制 |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
经济功能增强 |
坊市制 |
坊市界限不存在 |
定时开启 |
时间不受限制,晓市,夜市 |
同类商店集中在一起,称为“行” |
娱乐场所——瓦子,也叫瓦肆 |
2、城市分布的变化:
1)最初:北方(长安、洛阳),作为政治中心,
2)唐宋:海上贸易兴盛——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3)明清:①传统大都会:南京、北京
②工商业发达地区、交通要冲——>工商业市镇,江南
3、特点:1)功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功能增强
2)商业市场多样
3)分布:北方——江南
4)商业繁荣与城市、交通联系在一起
三、重农抑商政策
1、概况:1)商周:重视,鼓励(因为商业在社会经济,财政税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战国:①法家,商鞅重农抑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②原因: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B农业是赋税徭役的主要来源,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C可以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统治需要矛盾
E维护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的需要
3)汉代:降低商人地位,严禁其购地
4)中唐:鼓励海贸,实行官商分利政策——商人地位提高
5)明清:①官府:不鼓励,盘剥——抑商、海禁
②民间:黄宗羲“工商皆本”
③影响:A不能完全遏制商品经济;B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
2、特点:1)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统治地位
2)明以前,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3)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
4)商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官府控制
四、影响商业的因素
1、政治:统一,稳定,政府的政策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货币,市场扩大,交通
3、文化:开明还是专制
4、民族:民族融合
5、对外:开放还是闭关自守
6、统治者:重视还是抑制
7、人民:利益追逐
第0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解题】1、近代前夜是讲鸦片战争前的明清时期
2、发展,指的是传统经济达到高度繁荣,并产生了资芽
3、迟滞,指的是重农抑商和海禁阻碍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1)技术领先世界,《天工开物》
2)粮食产量提高(原因:双季稻,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
影响:①养活更多的人口,②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
③为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部门创造条件,④传统农业生产结构有所突破
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2、手工业:明中叶,官营——私营(主导),资芽产生(最能体现经济发展的趋势)
3、商业:1)内容白银大量使用,商业资本活跃,工商业市镇产生(江南河运河沿岸)
2)调整:明中后期“一条鞭法”,清雍正“摊丁入亩”
4、明清国力强盛:1)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2)19C初,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领先
二、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1)概况:明中叶,江南,手工工场
2)原因: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3)条件:①充足资金的作坊主,商人——资本家
②自由劳动力————————工人
2、表现:1)雇佣关系,为市场需要进行生产
2)苏州(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劳动力市场),景德镇
3、阻因:1)自然经济占主导
2)官府剥削导致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3)专制统治和制度(抑商、海禁)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1、中国:1)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和资芽的发展
2)海禁:①限制而不是完全禁止海外贸易,广州一口通商
②影响:A.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
B.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导致近代的落后
2、英国:1640年资革,18C中期工业革命,成为近代工业国家,迎来工业文明
3、危机:1)康乾之际,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大体定局
2)19C初,英国鸦片走私——中国危机(银慌)
4、启示:1)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2)闭关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坚持对外开放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07课新航路的开辟
一、背景
1、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产生资芽,需要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流传,狂热追求黄金
3、商业危机:欧洲从事转手贸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商路
4、精神动力:基督教传教,进行圣战
5、政权支持:西班牙、葡萄牙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6、客观条件: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罗盘针,地缘学说,地图
标签:高中历史必修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