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政治 > 高一政治暑假作业

高一政治暑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

编辑:sx_wangzh

2014-07-29

这篇高一政治暑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是威廉希尔app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5年5月30日温家宝说,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矛盾和问题较多的阶段,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阶段。据此回答1—2题。

1.全面小康比总体小康

①经济更加发展

②民主更加健全

③科教更加进步

④文化更加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

A.只重视经济发展

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实现东、中、西部的同时富裕

D.坚持科学发展观

2005年6月15日《经济日报》报道,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说,目前,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台阶上,但是我们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我们发展的速度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已经出现严重的矛盾,老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表明,深圳市以前的发展

A.没有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没有重视GDP的增长

C.重视生态建设

D.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的关系

4.老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深圳市必须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发展循环经济

④更加重视GDP的增长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05年6月15日经济日报报道,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表明,城镇化进程加快

A.能增加农民收入

B.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可能引导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D.可能回引起资源、能源更加紧张

6.材料要求我们

A.必须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2005年6月11日经济日报报道,作为国家的又一个区域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可以在充分总结前几个区域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措施。据此回答7—8题。

7.“中部崛起”是

A.统筹城乡发展的表现

B.统筹区域发展的表现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表现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表现

8.中部崛起应该多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和新的发展机制和增长方式的探索方面下大功夫,探索出真正符合中部地区特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中部崛起应坚持这样的增长方式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集约经营

D.粗放经营

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去年更是高达70%。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反映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提高,但也意味着我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受世界经济冲击的风险随之加大。对此,必须予以密切关注。据此回答9—10题。

9.材料表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统筹

A.城乡发展

B.区域发展

C.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10.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必须提高我国企业的

①个别劳动时间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③自主创新能力

④市场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笼罩在供求紧张的阴影之下,油价一度出现的螺旋式大幅攀升牵动了世界各国经济决策层的神经。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2005年6月2日主持召开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他指出,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面对世界石油形势,我国应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12.2005年4月11日《经济日报》指出,当前,必须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否则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改革带来的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使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长,我国已具备了以工业化成果促进农业发展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长时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1)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2)我们应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以上就是由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的高一政治暑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