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uqb
2013-12-15
学无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所以应该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年级政治小论文: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学子。
偶然翻开杂志,无意间窥见一位发了疯的母亲背后的故事。
这个母亲只有中学文凭,年轻时吃过很多没文化的苦,上大学成为她无法实现的梦。于是她把这个梦托付在孩子的身上,从小学起,她就开始不停地督促孩子学习,到了高中更是变本加厉,只要孩子成绩稍有下降,她就非打即骂。那天,她又因为成绩差的事情数落儿子,越骂越难听。孩子实在受不了,突然一个箭步迈到窗边,一个纵身跳下了窗口。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这位母亲后半生承受着悔恨的煎熬。
如今,自杀已成为社会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弥漫。丹麦是全球有名的“福利国家”之一,人民生活舒适,福利优厚,但自杀率居西欧之冠。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自杀率也达到了万分之二点二,每年自杀身亡的达到25万,自杀未遂的达到200万人次之多,并且自杀者年龄日趋年轻化,也就是说,青少年自杀已经成为社会重要问题。据台湾“中广教育网”报道,台当局卫生署统计,2007年全年10—19岁青少年的自杀死亡率上升6.8%。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现代青少年的轻生心理,又或者,是什么让现在的青少年的心理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
当代的青少年由于成长的物质环境较为充裕,自身的责任感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他们极不负责的轻生行为。但除此之外,我认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样重大。
其一,社会复杂的大环境催生了这样一代人。早在1897年,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一书中,就给出了一个不同俗流却颇具说服力的说法:“自杀是我们所遭受的集体病症的表现形式之一”,“社会的苦难必然变成个人的苦难,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所以它的毛病必然传遍它的各个部分。”
当今,中小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尤其是死亡教育在我国推广速度缓慢,收效并不显著,甚至有些自以为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例如,纸上杀戮游戏),事实上却适得其反。其实,死亡教育在上世纪中叶,已经正规、系统、专业地在欧美国家推广起来。而在我国,科学、系统地推广死亡教育的观点在教育界也早已达到普遍共识,但是,事实上,死亡教育的推广并不容易。
我国是拥有浓厚文化传统的国家。古时候就有“涅槃”,“化蝶”,“轮回”等说法,就是现在也仍有许多人相信这种说法,就连古诗词上的豪言壮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向后人宣告那种慷慨赴死的情怀。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青少年。
其二,家庭教育的忽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形成。长辈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孩子寄予极高的期望,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畿米说过:“大人们总希望孩子能承受压力,可是孩子不懂,他们为什么要承受压力。”当孩子长期无法达到长辈的期望时,“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让长辈长吁短叹,孩子心里也憋着气。孩子与大人间缺乏沟通,彼此相互埋怨,造成的隔阂也就越来越大。家庭教育的空白,使青少年在心理上感到孤立无援,各种心理病症就滋生出来。
其三,不合理的学校教育体制扭曲了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教育大师陶行知说过:“教育即生活。”也就是说,教育应该贴近生活,而现在,恰恰相反,教育与社会实践生活严重脱节,繁重的学业压力与学校填鸭式和封闭式的教育,就像一堵墙,挡住了学生与外界交流的窗子,造成了青少年的心理闭塞。
而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通过与外界进行适当的信息交流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作,一旦与外界隔离,再加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心中的苦闷无处排解,青少年的精神防线就开始崩溃,最后,难免走向极端。
托尔斯泰说:“让死人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拥有生命,就得活下去,而且活得幸福。”等我们死的时候,连殡仪馆的老板也感到惋惜,这样才不枉此生,不是吗?
高一年级政治小论文: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就到这里结束了,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标签:高一政治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