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5-09-14
本文是一篇散文,因此文章的结构是比较不好掌握的,以下是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胡同文化结构分析,请大家参考。
1.概括各段的要点
教师明确:第1自然段,“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第2自然段“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第3自然段“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第4自然段“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第5自然段“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第6自然段“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第7自然段“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第8自然段“北京人易于满足”;第9自然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第10~12自然段“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第13自然段“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第14自然段“这是无可奈何的事”;第15自然段“再见吧,胡同”。
2.作者是如何安排“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这两部分内容的?
教师明确:作者在第5自然段指出:“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本文的枢纽,它连接着“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两部分。先说胡同,再说文化,最后扣住“没”字,写今日胡同衰败的现状、必然消失的前途,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人们的认识心理。
3.作者是如何向我们展现“胡同文化”的?
教师明确:先写人们的生活习惯,再写他们的人际交往,然后写到处世哲学及精神面貌。在这种封闭的文化氛围中,汪曾祺先生剖析了人们的心态:一是说北京人平常日子过往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是四合院、胡同文化的生动投影。二是易于满足,饮食都相当平民化。这是小生产者在小圈子里产生的不求高质量,只求过得去的自我满足的心态。三是爱凑热闹,不爱管闲事。只要不直接关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那就算与己无关,权当看戏,图个热闹。这是围墙所体现出的戒备、防范心理,凡事都不愿出头、不敢出头。所以,作者用一个字准确地抓住了这种封闭文化的核心──“忍”。林语堂在30年代就指出:“遇事忍耐为中国人的崇高品德,凡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认这一点,然而这种品德走得太远,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作者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老北京的“忍”劲。“睡不着眯着”这话形象地活画出一个“忍者”的形象。“眯着”,就是本来睡不着但又非得把眼微微闭上装睡。“忍者”对社会上一些丑陋现象本也看不惯,但非把眼微微闭上假装看不见,求的只是自家门前干净而已。胡同以及胡同文化也在渐渐消失,总有一天会消失干净的。所以作者结尾时在“胡同”之前加了“再见吧”三个字,幽默地表达了一种乐观超脱的态度。
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胡同文化结构分析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威廉希尔app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链接:
标签:高一语文知识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