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与答案:《物种起源》导言

编辑:

2016-03-13

5.这个长句的主要信息是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对物种起源的推断和对错误学说的批判。

(二)赏析课文第1段,筛选有用信息,完成文后问题。(9分,每小题3分)

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作了一些札记。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6.1831年开始,达尔文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他的收获集中在两个方面:

a.(限7字)_____________;b.(限15字)                                     。

7.1837年开始,达尔文的科研工作分两步走:

a.                                  ;b.

8.作者对1831~1859二十多年的科研工作作了概述,其目的是(限12字)              。

答案:(一)6.a.生物的地理分布

b.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

7.a.1837年开始整理研究资料,作了一些札记

b.1844年充实了札记,写出科研论文纲要,且研究始终未间断

8.为了要表明科学结论不轻率得出

(三)赏析课文第4段前半段,筛选有用信息,完成文后问题。(6分,每小题3分)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和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喙、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9.关于物种起源问题,达尔文做出了什么结论?导推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a.依据:                       ;b.结论:                                   。

10.怎样检验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a.能证明它正确的依据是:                           ;b.不能证明它正确的依据是:                        。

答案:(二)9.a.生物间相互的亲缘关系,生物的胚胎关系,生物的地理分布,生物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事实

b.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10.a.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极其完善的构造及相互适应,则这个结论就是正确的

b.否则,不正确

(四)赏析下文,筛选信息,完成文后问题。(17分)

比克隆更惊人的突破——物种可被人为创造

美国《自然》周刊最近报道,美国科学家对地球上已知的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生殖器支原菌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可以造成一种更加简单的生物。它只有480个基因,比任何生物都要少,而人体每个细胞有为数8万至14万个基因。

美国马里兰州基因图谱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分子工具,每次将生殖器支原菌的一处基因移除,以确认缺少哪些基因会导致生命死亡,缺少哪些不会致死。结果发现,维系其生命所需的最基本基因数目约为265至350个,多数具备产生能量或负责繁衍等功能,但有111个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研究人员计划利用基本化合物自己制造这批基因,再把该生物细胞内的自然基因剔出,然后放入这批人造基因替代,看看是否350个以下的基因真能组成一个生命体。这个实验意味着人们可以自己创造出新的物种,它对生物学的冲击,将比前些时轰动全球的克隆技术还要重大。假如研究小组以200多个基因造出一个最简单的生物,将会有助于科学家了解生命起源,了解较复杂的生物如何深化,对遗传学和医学也会有突破性贡献。(《青年译报》)

11.《自然》周刊载文介绍

a.美国科学家研究了                                                    ;(3分)

b.形成的结论是:                                                      ;(3分)

c.造成的一种更简单生物,其“简单”特征表现在                          。(3分)

12.科学家们创造新生物的方法是什么,请你概述一下。(4分)

13.这项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答案:11.a.地球上已知的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生殖器支原菌

b.可以造成一种更加简单的生物

c.它只有480个基因,少于一些生物,更少于人(人体每个细胞有为数8万~14万个基因)

12.略

13.略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6.(第一自然段)作者完成《物种起源》一书经历了四个阶段,各阶段做了什么工作?

答案:(1)1831~1836年,远航考察。(2)1837~1843年搜集研究。(3)1844~1859年,写成纲要。(4)1859年,发表摘要。(结合第二自然段分析。)

7.(第二自然段)作者早日发表《物种起源》摘要的原因有哪些?请逐一说明。

答案:(1)全部完成还需要更多的岁月。(2)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且体力渐感不支。(3)华莱斯对物种起源也得出一个结论。(注意语言线索:“但是”“并且”“所以”“也是”。)

8.《物种起源》一书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摘要性质,未必完备。

9.(第四自然段)关于物种起源问题,达尔文作出了什么结论?导推结论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检验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答案:(1)结论: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2)依据: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3)检验: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10.(第四自然段)达尔文用什么事例来说明把生物进化、变异“仅仅归因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答案:啄木鸟。(槲寄生要说明的是仅仅以“外部环境”,或仅仅以“植物习性”,或仅仅以“植物本身”,或仅仅以“植物的倾向”来解释,都是不合理的。“或”,表不兼容。)

11.(第五、六自然段)

(1)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不超过22个字。)

答案:目的:要明确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

(2)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是什么?(不超过40个字。)

答案:意义: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3)按照作者的论述,生物变异有哪几种类型?

答案:两种:家养变异和自然变异。

(4)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是什么?

答案:①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②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六)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就是在座的诸君,料来也十之八九愿有天才的产生罢,然而情形是这样,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

做土要扩大了精神,就是收纳新潮,脱离旧套,能够容纳,了解那将来产生的天才;又要不怕做小事业,就是能创作的自然是创作,否则翻译、介绍、欣赏、读、看、消闲都可以。以文艺来消闲,说来似乎有些可笑,但究竟较胜于戕贼他。

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艰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寻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而且也有报酬,譬如好花从泥土里出来,看的人固然欣然地赏鉴,泥土也可以欣然地赏鉴,正不必花卉自身,这才心旷神怡的——假如当作泥土也有灵魂的话。

12.第一自然段的中心是

A.指出产生天才难,培养天才也难。

B.号召在座诸君不要去做天才。

C.指出做泥土的功效比要求做天才还切近些。

D.号召在座诸君都来做培养天才的泥土。

答案:D

13.根据文章内容,指出“要像一碟子绿豆芽”这一比喻句的作用。

答案:阐明没有泥土,成长的天才就不能发达的道理。

1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做“培养天才的泥土”需要注意的两点是什么?

答案:(1)吸取新思想新文化,摆脱旧的束缚。(2)要脚踏实地,不怕做小事业。

15.根据文意,下列论断不正确的是

A.天才的产生需要泥土的培养。

B.天才是天赋。

C.泥土的伟大和希望在于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地做实事。

D.做培养天才的泥土并不容易。

E.以文艺作消闲,比任意摧残新文艺还要恶毒。

答案:BE

(七)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

“多媒体”(Mwetimedia)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新名词,它是融合多种传播媒介的手段于一体的设施。具体来说,就是融合电话、电视和电脑这三种主要传媒的性能于一体,并在原有基础上再衍生出其他相关的新用途的设施。

人们通过电话,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双向交谈,但可惜只能听到声音(近十多年来传真机通过电话线可传送图文),却不能见到谈话人形象;人们在电视机上可以看到图像和听到声音,但只能单向、被动地接受,而不能双向交流;电脑是处理和储存信息的工具,在终端的荧屏上人们可以看到各种数据和图像。而通过多媒体,既可以接收,也可以发送各种声音、形象、文字、图表和数据。

把家庭和企业里的多媒体与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商店、银行、学校、医院、图书馆、电脑数据库、新闻机构、娱乐场所、电视台、会议厅的多媒体连接起来,形成互相交叉的网络,这个网络就是目前美国政府正在着手进行的“信息高速公路”,其正式名称是“全国信息基础设施”(NII)。这里是借用50年代美国修建了全国高速公路的干线,对加速商品和劳务的流通、推动全国经济发展曾起了巨大作用之意。

具体来说,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光导纤维的电缆作为信息流通的主干线(只有新型的光缆才能有这么大的容量),通过光缆和多媒体,向全国提供教育、卫生、商务、金融、文化、娱乐等等颇为广泛的服务。

16.对“多媒体”的注释,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是多种传播媒介手段的融合体。

B.是融合多种传播媒介手段于一体的设施。

C.是融合电话、电视、电脑这三种传媒性能于一体的设施。

D.是融合电话、电视、电脑传媒性能于一体,并在原基础上衍生的相关设施。

答案:A

17.根据文章,用一句话概括“多媒体”优于电话、电视等的特有功能。(不超过25个字。)

答案:既可以接收,也可以发送各种声音、形象、文字、图表和数据。

18.对“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术语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像高速公路一样的信息基础设施。

B.像高速公路一样发达的信息流通主干线。

C.多媒体交叉的网络像高速公路一样传递信息。

D.信息通过光缆和多媒体,像高速公路一样伸向全国。

答案:A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与答案:《物种起源》导言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一语文同步练习请继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高中频道!

相关推荐:

高一必修二语文第一单元囚绿记随堂检测2016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及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