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包身工期末练习题(附答案)

编辑:

2016-01-15

11.画线的句子中,“罐装了的劳动力”是什么说法?为什么说这种劳动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

答:

12.选出对第一句中“饲养”一词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拟人      B、拟物     C、比喻      D、双关

13.选出对本段议论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通过类比说理,尖锐地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B、 通过类比说理,揭露了带工老板狠毒的嘴脸和“船户”的残酷。

C、 通过比喻说理,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D、 通过比喻说理,揭露了带工老板狠毒的嘴脸和“船户”的残酷。

14、“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中的“与”和下边哪个短语中的“与”意思相同?(  )

A、与人为善      B、与人方便      C、与虎谋皮      D、与世长辞

15. 对文中“饲养”一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

A、 资本家将包身工不当人看待,揭露资本家残酷剥削的罪行。

B、 资本家将包身工只当作会说话的牲口,揭露包身工制度下的包身工的悲惨生活状况。

C、 资本家将包身工只当作会说话的牲口,役使他们以牟取暴利。

D、 资本家将包身工不当人看待,说明包身工只有依靠资本家的剥削才能生存。

四。延伸拓展(课外熏陶,训练语感、灵感、超越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文明得“不好意思”

林语堂说过,他在中国是一个十足的传统文化的批判者,所持的是西方的人文主义;而到了西方,又成了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大讲那东方文化的好来。过去对这样的话只能体会,缺少切实的感受,而现在竟也真的是颇有同感——给海德堡大学的学生们讲中国文学,禁不住就生出许多“民族自豪感”来。虽只是随便提些常识,却也要给他们讲解半天;要讲中国的许多哲学观念、生命意识、经验思想、艺术感受、认识方法等等,更是动辄追溯两千多年,让他们感叹不已。尤其费解的是,在对人生和生命的体验认识上,他们几乎无法理解那种中国特有的感伤和玄奥。一首小诗就让他们迷惑不解:怎见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又何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们只会觉得中国人的感情如此麻烦,喝酒便喝酒,高兴便高兴,怎么会又问天又问地,生出如许烦忧愁闷?

有历史和没有历史,历史长和历史短就是不一样。给他们讲中国当代的历史小说,首先要追溯到我们古代的历史小说,讲一点小说中的历史传统和传统小说中的历史观。原本只想略略提及,不想却又生出许多枝节。就说《水浒传》开篇的那首词,过去读书时都是偷懒略过去的,这次一读却让自己大吃一惊。这小说家虽属“非专业”词人,却也作得这般好词。给金发碧眼的孩子们解释一番“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让他们体味“书林隐处”的“几多俊逸儒流”,感验诗人面对历史发出的追念感慨,那感觉真是得意洋洋。

和西方的诗人相比,中国的诗人便是诗哲,任何一个都称得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们在消逝的滚滚长河与想像的虚白中追忆往昔的英雄豪杰,体味世事沧桑,感慨自己曾惊讶先人“求鱼缘木”,而自己竟又若“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这种心境,不免让人感叹盈泪!我对学生们说,中国人的非凡之处,正在于他们永远是深邃的生命本体论者,他们从历史的追问起,以人生的认识终,出儒入道,乃真历史主义者也,否则那追寻的扣问,那上下的求索有何意义?而西方的诗人中,能够有这样的人生感受方式的,真是凤毛麟角。过去读欧洲诗人如拜伦、雪莱、普希金时的那种景仰之情现在几乎荡然无存了。便是那位曾隐居海德堡的诗哲荷尔德林,虽能够与中国的诗哲比肩而立,但在时间上也晚了不少辈份。想到这些,便不免有些得意。

但这得意不过是面对书卷时才有的感受。面对另一种情境时,则又免不了尴尬与羞愧。虽说人家的“历史短”,可看人家明净如洗的天空、绵延不绝的森林,如画的乡村、高度现代化又不失传统神韵的城市,再看人家的教育程度、道德素质,又不免常常使我这自豪的民族主义者无言以对。某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句颇为幽默、堪称“经典”的解嘲之语,便与德国友人开起玩笑来。那句话是王朔小说中的“文痞”与外国人逗乐时说的:“有什么呀,不就才过了两百年好日子吗。我们都文明四千年了,都不好意思再文明下去了!”捧腹大笑一番,直到眼里噙了泪才作罢。

不久,打开电脑在网上搜寻国内新闻,看到一条“历史研究的重大突破;我国夏商断代工程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确切历史纪年又前推1200年”的新闻,遂告知德国友人,说我们中国的文明史已经不止四千年了,现在已经是五千二百年了。谁知他们竟也来得快,幽了我一默,说:“那你们就更不好意思再文明下去啦!”让我翻了白眼,不知如何回对。

16.简要回答。第二段中,“中国特有的感伤和玄奥”是指

17.第三段中,“诗人中的诗人”是指

18.结合全文意思,如何理解文章标题“文明得‘不好意思’”?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林语堂处身不同文明环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方式也不同;作者在经历国外教学生活之后,对此表示理解和认同。

B.《水浒传》开篇词作表达了《水浒传》作者对历史的追念感怀,显示出中国诗歌常有的厚重历史感,作者对此感到吃惊。

C.作者认为,在感受人生的方式上,对比西方其他诗人,荷尔德林和中国诗哲相通之处更多,只是他生活的时代相对要晚得多。

D.最后一段文字中,作者补充说明国内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意在鼓励国人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发扬文明传统,创造新的文明高度。

E.作者以中西文学比较发端,于中西文明比较处落脚;又借解嘲之语勾勒了中国现代文明的实际状态,含蓄地提出了自己的反省与思考。

五。欣赏顿悟(在美文中得到感悟,从故事里读出人生)

陌生人的一碗面

一天晚上,晓芬跟妈妈吵架了,她什么都没带就只身往外跑。但是,走了一段路,她发现自己竟然一分钱都没带,连打电话的钱都没有! 走着走着,她肚子饿了,看到前面有一个面摊,煮出的面香喷喷的,一定很好吃!可是,她没钱啊!

过了一段时间,面摊老板看到晓芬还站在那边,一直没有离去,就问她:“小姑娘,你是不是要吃面啊?”

“但是……但是我忘了带钱。”晓芬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面摊老板热情地说:“没关系,我可以请你吃呀!来,我给你做碗面条吃吧,怎么样?”

“太好了!”晓芬已经饿得摇晃了。

不一会儿,老板端来了一碗面条和一碟小菜。晓芬吃了几口,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小姑娘,你怎么了?”老板问道。

“哦,我没事,我只是感激!”晓芬边擦眼泪,边对老板说:“您是陌生人,我们又不认识,只不过在路上看到我,就对我这么好,煮面给我吃!但是……我妈,我跟她吵架了,她竟然把我赶出来了,还不让我再回去了……您是陌生人都能对我这么好,而我妈,竟然对我这么绝情!”

老板听了,委婉地劝说她:“小姑娘,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而你妈呢?煮了10多年的面,洗了10多年的衣服给你,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晓芬听了这话,当场愣住了!

是啊!陌生人煮了一碗面,我都如此感激,而妈妈辛苦地把我养大,也煮了10多年的面给我吃,我为什么没有感激她呢? 而且,只是因为一件区区小事,我就跟妈妈大吵了一架,唉……匆匆吃完面,晓芬鼓起勇气,朝家走去,她恨不得飞回家对妈妈说:“妈!对不起,我错了!”

当晓芬走到自家胡同口时,看到妈妈那疲惫而又熟悉的身影,正焦急地左右张望……

看到晓芬回来了,妈妈惊喜地叫道:“晓芬啊!你让妈急死了!赶紧回家吧!饭已经做好了,菜都快凉了!妈以后不再跟你吵架了,好吧?”

此时,晓芬的眼泪不争气地涌了出来,在模糊的视线中,她看到了妈妈一双泛红的双眼……

沉思5分钟 思考几个问题!

如果有陌生人请你吃一碗面条,你会感激不尽吗?妈妈辛苦地将你抚养大,给你煮了10多年甚至20多年的面条,你有过丝毫的感激吗?别人的一点小惠可能令你感激不尽,但是对于父母,一辈子的恩情你可能都视而不见!这就是一生,这就是现实世界。记住,你的子女也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六。探究性学习(自主创造性探究,提倡学习的革命)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包身工期末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语文高一级纪念刘和珍君复习题及答案

高一期末语文鸿门宴复习题(附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