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测试题2

编辑:

2014-10-15

(4)利

 锐利、锋利

 

有利、条件好

有利的形势

利益、好处

利润

胜利

有利于

(5)遗

         丢失

 

丢失的东西

遗漏、忽略

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给予

(6)度

        尺码、尺度

 

程度、限度

规章、制度

风度、常态

次、回、量词

谱写、创制

考虑、思虑

量、计算

推测、猜测

通“渡”,过

8.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2)被动句 (3)宾语前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

9.翻译重点句子

(1) 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2) 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

(3) 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4) 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二.整体感知

1.内容感知

(1) 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  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第1段    秦王朝势力的崛起

第2段   秦王朝势力进一步扩展

第3段 秦始皇统一全国

第4段    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       陈涉起义

第二部分   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各方面力量的对比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 思想感情

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暴虐无道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借古讽今        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2.写作特点

(1)提示:本文的对比论述集中在第5段,昔年,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进攻仅有雍州一地的秦,却遭到惨败;而今天,陈涉以数百“疲弊之卒”发难,进攻占有天下的秦,反而取得成功,这就生动地说明了转入守势后的秦已经变得外强中干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正是仁义不施而失掉民心的结果。这样来论述,自然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2)提示: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3)提示:本文大量使用对偶句型,排比句法,形成一种自然流畅、明快而又错落有致的抒情节奏。全文对偶、排比处占2/3以上,却毫不给人以堆砌呆板之感。若干对偶组成一组排比,辗转成文,一气呵成,恰似长江大河,激起层层波澜;排比句之间,恰当运用虚词关联,犹如珠滚水溅,既闪耀着光彩,又气势贯注,雄浑有力。

(4)提示:文章写惠文、武、昭襄的武功,不仅用“南取”“西举”“东割”“北收”予以渲染,而且用“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予以夸张。不这样,就不能显示秦跬一足而天下震慑的威势。写诸侯会盟而弱秦,先列战国四公子,倍加称颂;再历数六国政治、外交、军事诸方面的人才,竟一气写出24个人名,后又列数9个诸侯国名,大有百万雄师压城城欲摧之势。总之,贾谊用辞赋的表现手法来写这篇政论散文,是极尽渲染夸张之能事的。

(5)提示:先对比论述九国之师何陈涉之众的力量,重点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八字。然后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一二段;“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三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四段,水到渠成点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三.思考探究

1.提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2.提示:“攻之势”体现在第一段到第三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三段、第四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

3.提示:统一天下前,政治上“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军事上“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而首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统一天下之后,采取了愚民、弱民、防民之策。文化上“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刑法上“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弱天下之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地理防务上“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提示:五个方面。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起义军成分:“疲弊之卒,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揭杆为旗”。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起义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

这五方面的铺叙为第五段内容作了铺垫。

5.提示:①“施仁政,行仁政”。②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其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不断地滋生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以至逼迫农民卖鬻子。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于是借此文,要求汉文帝以秦亡为警示,施行仁政,免蹈秦亡之覆辙。③从前面对贾谊的介绍可以看出,贾谊是个对政治功名有强烈愿望的人,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引起皇帝的注意,实现其政治抱负。

6.提示:贾谊所谓“仁义”,仍然是孔孟所说的“先王之道”,而不是法家的“内立法度”及纵横家们的“斗诸侯”。对后者,贾谊在《过秦论》(中)中称为“酷刑法”“高诈力”,可见在贾谊看来,这并不是“仁义”。贾谊认为“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之术也。”这也告诉我们,孝公的“攻”,不是建立在贾谊的“仁义”的基础上。

五.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  答案:C(A项中的“崤”应读“xiáo”。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í”。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

2. A(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

3.A(“因”因该解释为沿袭。)

4. A(A项是代词,其余三项是结构助词)

5. B(B项中“南”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6.名句名篇默写

(1)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

(3)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4)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10题。

7.D(“池”应该指护城河。)

8.C(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B项,介词,把/连词,来;D项,副词,已经/动词,停止。)

9.B(“攻势”不对。)

10.(1)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

(2)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延伸阅读

11.A(A项,“将”是动词,作“担任统帅”或“统率部队”讲。)

12.D(A项,“以”是介词,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是省略句;B项,“见……于”是被动句的标志;C项,“于梁”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D项为一般的陈述句,而不是被动句)

13.C(C项有两处错误,一是颜率的说辞并非“设身处地为齐王着想”,而是一心为周君排忧解难;二是齐王并非“心悦诚服,自动放弃”,而是无可奈何,知难而退。)

14.(1)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

(2)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

(3) 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

【参考译文】

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与朝中重臣颜率来商讨对策。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9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需要的难以计数,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来齐国。所以臣一直在私下为大王担忧。”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三)语言运用

15.适应与转化是语文课改要坚持的根本原理。语文课改要做到教适应于学。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要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16.参考答案:示例(1)诲人不倦,私学首创。弟子三千,贤才干邦。

示例(2)周游矢志,百厄不伤。如椽大笔,春秋煌煌。

17.示例一:巍巍大桥迎圣火,滔滔长江扬金波。看,火炬手,高举奥运火炬健步登上苏通长江大桥。顿时,锣鼓欢呼喝彩标语鲜花红绸交织成沸腾的海洋……780万江海儿女祝福圣火传递一路顺畅,把世界人民的美好心愿一路带到奥运赛场!

??示例二:带着亿万人的祝福,传递和平的佳音。祥云火炬来了,来到了举世瞩目的苏通长江大桥。人们啊,为什么你们的脚步如此的轻盈?因为你们迈步在世界第一斜拉索大桥上;为什么你们的笑容如此灿烂?因为民族自豪感在你们心头升腾。看,鸥鸟翔集,长江波涌,欢呼天堑变通途,歌颂奥运谱新篇。

??示例三:英姿飒爽的火炬手高擎着熊熊的圣火健步走在苏通大桥上,桥面两侧跳跃着“冠军之乡”的父老乡亲,苏通大桥攻克道道难关,铸就世界桥梁奥运会的金牌,连接南北两岸;北京奥运打破重重阻挠,成就华夏儿女几代人的梦想,沟通东西世界——这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总结的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