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15
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8.翻译下列语句
⑴“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五、阅读精练
(一)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种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请用“ ”在文中划出孟子主张“教民”的具体内容。
10.第一段文字共五句,可分几层?概括每层的大意。
11. 第三段文字孟子尖锐斥责了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现象,他揭露说:
a.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9字)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8字)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6字)
12.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驴不胜怒,蹄之
C.日出江花红胜火 D.不胜枚举
13.“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孝悌之义 B.树之以桑 C.百亩之田 D.邻国之政
14.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弃甲曳兵而走 D.无乃尔是过与
15.用自己的话回答:孟子向梁惠王指出的美好前景“天下之民至焉”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16.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 )
A.使用比喻句式 B.使用对偶句式
C.使用排偶句式 D.使用排比句式
(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以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之一。’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17.下列加点的“一”字同“定于一”的“一”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B.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C.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D.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18.“彼夺其民时”中的“彼”指代的是( )
A.那时候 B.魏国 C.秦、楚 D.国君
19.下列句中的“莫”字与“天下莫强焉”中的“莫”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B.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天下莫不与也
20.下列说法中,与孟子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国君应爱民保民,反对一切战争。
B.国君应以仁政治理天下,反对嗜杀百姓。
C.梁惠王、梁襄王都在嗜杀者之列,应以爱民保民为本。
D.国君爱民保民,百姓归附,天下一统,社会也就安定了。
2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
(2)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3)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4)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六、触摸高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2006年高考·福建卷)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22.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一 朝 居 也
2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②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二)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5年高考·福建卷)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救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争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2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面求衰请命于勾践。
(3)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寡人之于国也》参考答案:1.C 2.D 3.B 4.D 5 .A 6.A 7 .D 8.⑴观察邻国的当权者,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⑵兵器刚接触,(士卒们)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走。⑶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百姓,头发发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9.谨庠序之教,……不负戴于道路矣。 10.分三层:一层(1-3句),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二层(4句)小结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三层(5句)推出新的结论:王道之始也。11.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12.D 13.B 14.B 15.广施仁政,若百姓生活不好,要归咎自己而不归罪年成。16.C 17.B 18.C 19.B 20.A 21.(1)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2)远看他不像个国君,到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 (3)如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喜欢杀人的。 (4)果真如此,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水自然要向下流,那奔腾湍急的气势谁能抵挡得住呢? 22.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23.①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②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24.(1) 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2) 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3) 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后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
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测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