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11
D.
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 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11.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D. 越过秦国而把
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12.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 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13. 下面是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其中正确的几项是( )
A.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B.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C.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D. 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E. 不卑不亢,善于激将
F.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14. 用原文填空:
烛之武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表现出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其说辞大体可分三个层次,二
、三层次中又可各分两小层意义:
第一小层:不卑不亢,引出话题:
第二
小层:分析情势,说明利害:
a. 亡郑,对晋有利:
b. 存郑,对秦有利:
第三小层:回顾历史,预见未来:
a. 过去,晋国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b. 将来,晋国必贪得无厌,进犯秦国:
三. 课外阅读:
晋文公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蘩礼之君,不足于文;蘩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 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不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 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于崤。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敌众
我寡,奈
何而可 奈何:怎么办
B.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田:打猎
C. 反而尊贤 反:与诈术相反
D.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乃:仅仅
2.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在意义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繁战之君,不足于战 ③ 其成毁,其
胜败
② 君亦诈之而已
④ 文公处其一
A. 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 两个“君”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C. 两个“君”字
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D. 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B. 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C. 足以霸矣
D. 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
4. 下列各句中的
“所以“与文中句子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胜而不知胜之所以成
A.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
B.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
C. 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
D.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
下
5.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诈伪之道,今虽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A. 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 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 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D. 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
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6.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
A.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靠它来形成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外国才有的。
B.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外国才有的。
C.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
D. 各种诈术
充斥整个国家,不能靠它来形成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
7. 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和雍季、晋文公、孔子等四人的观点完全一致。
B. 四人的观点基本一致,但作者
更接近雍季,孔子更接近晋文公。
C. 四人的观点在基本相同之外各有一些差异。
D. 作者、晋文公、孔子的观点完全一致,与雍季则有一些差异。
8. 本文的中心意思分
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对在战争中使用诈术,否则胜了也会很快失败。
B. 主张行赏要从百世之利着眼,而不要从一时之务着眼。
C. 主张战争可用诈术,但治国要着眼于王道
。
D. 主张战争以后要总结经验,找出取胜原因,否则胜与不胜一个样。
【参考答案】
一.
1. B
2. B 3. C
4.(1)③ (2)② (3)① (4)② (5)④ (6)④
5. C 6. D
7.(1)A (2)D
二.
8. B 9. A
10. D 11. B 12. D 13. BCE
标签: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