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4-25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经炀帝行宫
刘 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 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 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 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 古渡月明闻棹歌。
【注】刘沧,晚唐诗人。字蕴灵,鲁(今山东)人。人们评价他“喜谈今古”、“深怨唐室”。
(1)首联的第一句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2分)
(2)颔联以“芳草多”来写“怨”,请赏析这样写的妙处。(4分)
(3)《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语结情最好。”请据此分析本诗尾联。(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 。惟草木之零落兮, ▲ 。(屈原《离骚》)
(2)长太息以掩涕兮, ▲ 。 (屈原《离骚》)
(3)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4)大风起兮云飞扬, ▲ , ▲ ! (刘邦《大风歌》)
(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 (《论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父亲的烟杆
郑能新
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
母亲后来跟我说:她嫁到郑家,父亲就只有这唯一的家产。母亲还说:“那是郑家的传家宝哩!” 是的,这烟杆传到父亲手上已是第三代了。父亲视它如同家珍。每每悠悠然抽罢了一杆,就用一块柔软而有些油腻的布儿轻轻擦拭一番。父亲处理烟灰也不像别人那样,对准硬物蛮磕,而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挖勺,慢条斯理地掏。那样子,就像一个艺术家在料理一件艺术品哩!
父亲吸烟的姿势很优雅,左脚跷起压住右脚,左手曲起托着烟杆,右拐子支在左腿上,目光慈祥地注视着远方,轻轻吸入一口,经肚内循环然后从鼻孔喷出,不紧不慢,犹如行云流水……
在地坪河里,羡慕父亲烟杆的人,比羡慕他儿子的人还要多。十三叔曾以五块大洋为代价,想换下这个“宝物”。父亲却说:破“四旧”那会儿,他提着篮子收“银器”,大洋、手镯子、项圈满满一篮子,白花花地耀人眼目,他都不曾动过心哩。四爹仗着长辈的份上,拿出一个铝嘴的烟杆子和一个墨黑墨黑的烟斗跟父亲周旋,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也没有夺走父亲之爱。
吸过父亲那烟杆的人都说,不管烟叶质量如何,只要从那烟杆里过过身,味道就大不一样哩!如是,父亲握着那根烟杆就像是握着一轮太阳。
父亲晚年得子。五十岁才结了我这个“秋葫芦”。父亲前半辈子在金戈铁马中闯荡,九死一生后才幡然猛醒地跑回家里草草成了个家哩。
地坪河里的人羡慕得要死,说父亲一人两件宝。父亲也说:“祖传的烟杆晚到的崽,给个金伢子也不卖。”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里无半点可吃的东西下锅,母亲就望定父亲那杆如尺的烟杆出神。
队上的保管垂涎欲滴,他说他要以100斤红芋换它。保管家不缺吃,保管家不缺钱,保管家就缺父亲手中这根烟杆。
“换了吧,能填半个月的肚子哩。”母亲说。父亲好久没有出声。临末了,狠狠地抽了一口,“噗”地喷将出来。烟窝子也不再掏了,拿到门坎上“咚咚”地磕,倒出一窝子烟灰,然后把烟杆往背后一插,扛着锄头上山了。
父亲的锄头就是“眼睛”,能在山上找到吃的。他挖出“葛根”,一捶一漂就变成白花花的粉粉。虽难以下口但毕竟保住了几条性命。光阴似箭,转眼我就初中毕业了。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跑到队上向正在挣那不值钱的工分的父亲和母亲那里及时报告了这一喜讯。可是,母亲并不为这个全村唯一的高中生高兴,相反脸色沉沉地显不出一丝快活来。我知道家里已欠下队里“缺粮款”一百多元了。那时候,一百多元就是两个劳力一年的收入啊!
晚上,母亲还在长吁短叹,我睡在床上听她跟父亲商量:“让伢子学裁缝去吧,这年头有门子手艺比读书强。”
父亲默不作声,烟窝子吸得“叭叭”响。我这是第二次听他这么吸烟了。他平时吸烟是很斯文的,轻轻吸入,慢慢吐出……
“你倒是说话呀。”母亲说,“读来就是十几块哩,手伸惯了现在哪儿也借不到。”
“咚咚咚”……父亲有生以来第二次敲烟头子了。烟头子打在门框上,发出空旷而悲凉的声响。
“让伢儿读,我把这烟杆子让了!”父亲的这句话,像是憋足了劲才说出来的。“几十年了,你都舍不得。”母亲说。“卖吧,能换伢儿的学费就行。”父亲说。
第二天母亲就带着父亲的那根烟杆走进了保管家里,出来时,手上攥了一把十五元钱的毛票子。
打那后,父亲再也没有那个优雅的吸烟姿势了,他总是找来一摞废旧的报纸,撕下一块,卷成一个喇叭筒子叼在嘴里,有时侯,那烟呛得他直咳嗽,咳得腰弯成了一把弓。吸几十年的烟,还被烟呛着,父亲一下子老了。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
12. 文章开头详写父亲的烟杆的样子,有何用意?(4分)
13. 请分条列举父亲拒换烟杆的情况,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14. 请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6分)
15. 请探究最后一段画线句所蕴含的情感。(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意境的意义
龚定庵在北京,对戴醇士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Amiel)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元人马东篱有一首《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是前四句完全写景,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感触无边的诗境。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元人杨载《景阳宫望月》云:“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
明画家沈周《写怀寄僧》云:“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无声万木中。”
清人盛青嵝咏《白莲》云:“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杨诗写涵盖乾坤的封建的帝居气概,沈诗写迥绝世尘的幽人境界,盛诗写风流蕴藉,流连光景的诗人胸怀。一主气象,一主幽思(禅境),一主情致。至于唐人陆龟蒙咏白莲的名句:“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却系为花传神,偏于赋体,诗境虽美,主于咏物。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所谓的“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璪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6.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龚定庵所说的西山的忽远忽近,不仅是物理上的远近,而且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B.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只要有个体心灵,就有了美。
C.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美。有时即使面对同样的景象,不同的人也会领悟出不同的美。
D.作者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也即他所谓的“意境”,意思是说意境的产生不是来自于现实世界。
17. 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18. 为什么作者认为陆龟蒙的名句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不适合用来直接阐述艺术的意境?(3分)请据此说明意境的独特之处。(3分)
七、作文(7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 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所有的雨都会停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要求;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仿作、抄袭。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