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2016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编辑:

2016-03-13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不属于省略介词“于”的句子是(     )

A.昼夜游宴                           B.合载车中

C.独秀中皋                           D.独惭康乐

4.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义的语句。

A.《金谷诗序》:                                                            。

B.《游斜川诗序》:                                                          。

5.翻译下列句子。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6.对上面三段文字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列出同游者的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重在抓住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一)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二)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们能够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请以“一次令人难忘的出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展现自己对自然界、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与思考。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C

2.B

解析:A.次(旁边);C.向(过去),明(照明,这里用作动词);D.期(至、及),加(更加)。

3.A

解析:所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表原因的虚词。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不平凡,不同寻常。十一:今义,数词,表数字;古义,十分之一。

4.A

解析:B.一些(量词);C.把……看做一样,把……看做相等,都作动词用;D.一生。

5.B

解析:“悟”通“晤”,面对面;“冯”通“凭”,乘;“籍”通“藉”,凌乱。

6.B

解析:B.止:停止:茂:茂密;众:多;A.侧:从旁也,名词作状语。觞:喝酒,名词作动词。名:命名,称,名词作动词;C.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D .齐:把……看作相等,形容词作动词。

7.D

解析:“其下平旷”中“其”为代词,代华山洞。

8.D

解析:吾欲之南海,“之”动词。D项“之”都是动词,意义:去,到。

9.C

10.C

二、阅读鉴赏

(一)1.因:随着;喻:明白;趣:趋向,取向;毕:全;期:至,及;视:看待;所以:表原因;相与:互相交往;斯文:这些诗文。

2.D

解析:D.修:长、高;A.修:做;B.修:修建;C.修:(寿命)长。

3.A

4.(1)清谈和放纵(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作者认为这两种生活态度都不可取,“死生亦大矣”,生和死都是大事,人生短暂,因空谈或放纵而浪费生命令人痛心。

(2)作者认为生和死不能等同看待,有生之年要做实事,不能空谈放纵浪费生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因为聚会的人物都是名士,聚会的地点风景优美,聚会的活动高雅有趣,而且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可以自由地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所以确实是快乐。

因为人是物非尚且会引发人们的感慨,何况物是人非,寿命终结,更令人伤痛。而人生如此短暂,却一味地消耗在无用的空谈和有害身心的放纵行为上,白白浪费生命,这更是令人痛心。表达了作者对清谈和放纵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否定。

5.(1)抬头观览浩大的宇宙,低头细察众多的物类,纵目远眺,胸襟大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

(2)本来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不真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

(二)1.BD

解析:BD项中“卒”通“猝”,突然;A.到底;C.士兵;E.死。

2.DE

解析:DE项中“适”为“适应”“适于”的意思;A.嫁人;B.刚刚;C.用,享有。

3.A

4.(1)因古今历史对比而生悲,因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对比而生悲,因理想和现实矛盾对比而生悲。

(2)比喻说理的方法。苏子用水与月来打比方,阐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从“变与不变”的辩证角度和“取与不取”的角度来说理的。前者针对客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问题说理,得出“何羡”的结论;后者针对客人“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问题说理,得出“共适”的结论。

(4)苏子被贬谪后内心一度苦闷,可是最终通过感悟自然而感悟人生,具有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5.(1)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2)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三) 1.A

解析:②创作;④记录;⑧叙说,叙述。

2.C

解析: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3.A

4. A.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B.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5.(1)有时登高俯临山下,有时依次坐在水边。

(2)大家吟咏诗篇,唯独我不能和谢灵运相比而感到惭愧。幽美的景色还没欣赏完,高谈阔论也变成了清雅的谈心。

6.C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一)1.将“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

2.“他”改为“杨先生”。

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

(二)示例: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四、作文

略。

2016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一语文试题请继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高中频道!

相关推荐:

2016年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