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3-03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B
4.C
5.C
6.D
7.(1)朱自清 佩弦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背影》 《春》
(2)郁文 散文家 小说家 《沉沦》 《采石矶》(其他亦可)
(3)陆蠡 散文家 翻译家 《海星》
8.(1)即“一叶知秋”,意思是看到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后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会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2)指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韵律,此处用作动词,指推敲字的韵律。
9.B(B项是通感,与例句同;其余几项是比喻。)
10.(1)流露出作者暂得宁静的喜悦之情。(结合上下文分析:他要无牵无挂地独自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瞬间安宁的心境的反映;恰恰此时作者已感受到独处的妙处。)
(2)《西洲曲》里描写江南采莲的嬉游情景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安宁快乐生活的向往。(将课文相关内容和文章的写作背景结合起来分析。)
二、阅读鉴赏
1.(1)B (2)C (3)D
2.(1)美丽/纤弱 稚嫩/顽强 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2)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3)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激荡人心。
寂寞的境界: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
相同点:二者都是生命的奇观,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
(4)CE
3.(1)BE(A项,“淡漠甚至厌恶”在文中无据,作者写另外三季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比突出冬;C项的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冬日香山不要掩饰,只留本质;D项作者礼赞的是香山冬日不为人知的一面,但对香山其余三季人们所熟悉的热闹与繁华并未否定。)
(2)表现了作者在冬日意外发现香山另一面性格的惊喜。引领出作者对冬日香山极其惊喜的“意外”“发现”(或“香山另一面”)的叙述和思考。
(3)①指的是“满世界攀附于山的花叶”(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和“满世界没完没了的游客”(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
②香山万物凋零却依然伟岸,呈现出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万物凋零依然伟岸”;“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4)这句话是作者在感悟到香山的另一面后发出的由衷感叹,再度点明了冬日香山清净、有骨气的本质,与前文呼应,使读者对冬日香山有更进一步的思考。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1.(1)传统的现代派绘画是抽象艺术。
(2)它是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方式发展起来的。
(3)它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2.略
四、作文
略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检测题,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