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卷2015

编辑:

2015-04-14

三、古诗词鉴赏(7分)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

答:                         ▲           ▲

(2)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3)故   ▲   ,无以至 千里;    ▲   , 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5) 纵一苇之所如,     ▲    。    ▲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6)苟利国家生死以,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7 题。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节选)

冯 至

①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②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 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但是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中途,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

③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这里原有的山村,是一次便毁灭了呢,还是渐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④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 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问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⑤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⑦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 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选自《冯至全集》,文章有删改)

14.“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中的“秘密”,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          ▲

15.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分条阐释作者是通过怎样的事物感受到“余韵”的?(6分)

▲          ▲

16.请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就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4分)

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茵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          ▲

17.文章结尾,作者说“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你如何理解?(6分)

▲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读经典可改变气质

①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 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 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②选择什么书来读,不是毫无讲究。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 ,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就是本民族的那些文化经典。

③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文明体国家”之一,文化典籍多。但是作为一般阅读而不是从事专业研究,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经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汉代的《礼记》里的《中庸》和《大学》不能不读。当然宋明儒的书,还是要读一些的,特别是朱熹、王阳明的著作。朱熹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合为“四子书”,并精心注释,成为传统社会流传最广的儒家经典。

④史学方面,文史从业人员讲究“前四史”,即《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一般阅读,光读《史记》就可以。如嫌篇幅大,可选取其中的“传”和“本纪”阅读。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不可不选择一些来读。另外晋的陶渊明,唐的李白、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宋的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元的关汉卿、王实甫,明的汤显祖及《三国》《水浒》,清的《红楼梦》等,都是不能不读的。汉代王充写的《论衡》,是一部奇特的书,读起来会打开你的思想,而不会被传统所束缚。还有清末民初以来20世纪文史大家的著作,不少都堪称经典,如严复、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人的书,如果不读,未免太可惜。20世纪学术大师的著作,实际上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终南捷径”。至于道家,老庄足矣。佛学可读《弘明集》《广弘明集》《出三藏记集》,获得佛学的可靠知识,《坛经》《金刚经》《心经》则能够引导进入佛理的信仰层面。

⑤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然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⑥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18.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推荐中国文化经典的?(6分)

▲         ▲

19.作者认为,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经典作品?请分条概述。(6分)

▲         ▲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常言道:“事不经过不知难。”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经过同心协力的奋斗,才知道合作会事半功倍;经过挫折失败,才理解自信不可或缺……人生就是在时常总结中日益成熟的.对此,你有哪些独特的感悟/经历或见解?

请以"      才明白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卷2015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一语文试题栏目!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