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1-26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9题。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往而不反者 秦伯说 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王负剑
C.共其乏困 秦武阳色变振恐 D.卒起不意 要项伯
5.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以其无礼于晋”中 “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箕踞以骂 B. 以故荆轲逐秦王
C. 而乃以手共搏之 D. 以次进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敢以烦执事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B.愿大王少假借之 行李之往来
C.群臣惊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秦王还柱而走
7. 下列句子句式类型与“大王来何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夫晋,何厌之有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郑国已危在旦夕。
B.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
伯,让秦怕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C.节选文段中秦武阳脸色大变,引起秦国群臣的怀疑,而荆轲一“顾”一笑,从侧面表现了
轲超人的勇气、胆量和智慧。
D.对于荆轲刺秦王的举动,历来是毁誉参半的。当强秦吞并六国,惨无人道之际,六国志士反抗暴秦,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意义的。因此,荆轲刺秦王这一举动,是不能予以否定的。但是,他的行刺手段,他的“士为知己者死”的言行,特别是在统一趋势下,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9、翻译下列句子(9分,每题3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