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15
《茶馆》前后(节选)
①前辈作家大都在他们的青年时期达到了自己的写作高峰。建国以后,前辈作家大都在盛年,或前点或后点都应是写作的丰收时期。他们的创造活动,若从经历的种种政治运动的精神看,可以说是从善如流。不过冷静下来想,觉得他们后期的努力,极少超过前期的成就。
②老舍先生有个例外的壮举,那是话剧剧本《茶馆》。
③《茶馆》是他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家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诸多艺术家通力合作,导演表演都上了高峰。这高峰那高峰,成了北京人艺的保留节目,老人艺的风格发挥极致的王牌剧目。因此,《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
④比方说,这高峰那高峰的作品,却是全世界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家演出。据说,也有别的剧院剧团想演来着,都没有演成。那么这是“阳春白雪”了?可是北京人艺屡演不衰,不见得曲高和寡。
⑤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这个戏当然是毒草。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也不够了,是为封资修唱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既是挽歌,结尾中撒纸钱又唱又跳的一场,就成了“要害”,蝎子尾巴,黄峰尾上针。主演王掌柜的于是之心中这安,“交待”问题道:《茶馆》原来没有这场戏,有回老舍向演员们征求意见,是于是之他提出来结尾秃了点儿,演到这里没事儿不好演了,老舍这才想出了撒纸来的,不能全赖在人家身上。
⑥不久,老舍走进太平湖水中。传说打捞的人说,在湖底立着。《茶馆》也没有了“票房价值”,也立在太平湖中了。
⑦其实,《茶馆》第一次上演,正赶上大跃进,报上几乎没有捧场的文章。
⑧据说当年,有一天,北京人艺的几位艺术家,在老舍那里看见一个本子。老舍把一些还没有完成的东西与艺术家们商量。记得其中一场戏极好,希望老舍写成一个万里本。这就是《茶馆》的第一幕。可是当年就传出来一名话,确实有这么一句话,老舍听了意见,说:“那就配合不上了。”
⑨五十年代的剧作,老舍在配合,配合婚姻法,配合选举代表,他是要宣传从“莫谈国事”到“参政议政”的。若照艺术家们的说法写下去,配合什么呢?
⑩现在看来,他那不少“配合上”的戏,都不能上演了,上演也没有观众了。偏偏这个“配合不上”的,还在舞台上放光彩。“那就配合不上了。”这句话提出的问题,是最有琢磨头的事。
注:老舍是在文革中跳湖自杀的。
7、对文中划线的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①“从善如流”是指前辈作家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达到以创作的高峰。
②“从善如流”是指前辈作家盛年时期的作品大多是配合政治运动的。
③《茶馆》“也立在太平湖中了”是说《茶馆》从此就没有再上演过。
④《茶馆》“也立在太平湖了”是说老舍打算修改《茶馆》的计划无法完成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对第⑤段“蝎子尾巴,黄峰尾上针”比喻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茶馆》整个剧情都不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似乎与新社会格格不入。
B、说明既然是为资本家唱挽歌,撒纸钱的那一场戏就不应该安排又唱又跳。
C、说明戏本来演到这里就该结束,无须接受于是之的意见安排撒纸钱的戏。
D、说明《茶馆》结尾是为封资修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的最恶毒的部分。
9、第③段末说“《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下面不属于文中“思索”的一项是
A、高峰作品为什么大都出现在前辈作家的青年时期,而不在他们的盛年时期?
B、高峰作品为什么只有独家演出,而且屡演不衰,别的剧院剧团都演不成?
C、高峰作品为什么偏偏“配合不上”,而到现在又大放光彩?
D、高峰作品当初为什么是毒草,而且连作者也被逼自杀?
10、符合本文写作主要意图的一项是
A、向读者、观众介绍《茶馆》写作的起因及其演出过程的起伏。
B、说明老舍创作《茶馆》前前后后的思想及其与现实的矛盾。
C、表明刻意配合“具体的直接的临时的”政治任务有碍文艺创作。
D、《茶馆》是作家和艺术家共同努力创造的,告诉人们,要有合作精神。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下缘木而处 缘:沿着 B. 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
C. 不如行义之隆 隆:高尚 D. 美行可以加入 加:超过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②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B. ①君其图之。 ②吾其还也。
C. ①吾是以先之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 ①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3.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一组的是
①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③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⑤二君乃与张盂谈阴谋,与之期 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入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④⑤⑥
14. 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 张孟谈首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
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 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 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作战的功劳比不上“行义之隆”。
第Ⅱ卷(共72分)
四、(14分)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8分)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黯乡魂:思念家乡,黯然销魂。②追:追随,引申为“萦绕”。
(1)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 ”一句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 (3分)
(2)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3分)
答: 。
五、(11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
关于汪曾祺的风景
一
第一眼看到他我即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
那是一个侧影。
背有些弓,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头发在风里随想,头微微扬着,耳朵很宁静的样子。他站在路口,他的身边有一个疯子在发狂,街道上奔跑着喧嚣。这一切好像与他都很陌生。
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70余岁的老人在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经习惯于这样迟到的约会了。
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到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升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
二
他的眼睛很诗意。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