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1第三单元测试题

编辑:

2014-10-13

9.理清这段文字的思路,看作者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事件,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作的。(6分)

参考答案:这部分文字围绕“三一八”惨案这个中心事件,讲了5层意思,即“我在十八日早晨……遇害者之列”“但我……喋血呢”“然?而……伤痕”“但段政府……利用的”“惨象……灭亡”,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10.根据最后一段的思路,解释画线的④⑤两句话。(4分)

参考答案:④句揭示反动当局极其暴虐地镇压爱国学生,制造白色恐怖,使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的行径。⑤句分析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指出两种可能性,而在作者心目中相信中华民族最终一定会觉醒,会爆发出巨大的反抗力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6分)

《儒林外史》的深刻性不仅表现在对制度文化层面的批判,而且更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把创作的千钧之力放在对人性的深度解剖上,对生命意趣的探索追求上。我们应当运用心理学、文化学的成果,把它所写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剖析作者和人物的心态,探究其文化历史内涵。这对人类及其社会具有更恒久的意义,也是贯通古今的一条路径。

在作精神、心理的审视中,我注意到:士的精神安顿、精神解放问题,是《儒林外史》深层关注的中心。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特别注意到把读书与做官联结在一起,“诱以官、禄、德”,通过科举制度使读书人“入我彀中”。“学而优则仕”,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群体价值取向,马二先生就是这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正宗产品。他以拙朴的本性毫无讳饰地讲出老实话:念文章、做举业,就是为了做官。只要能做官,朝廷叫做什么举业,就做什么举业。至于这种举业是否合理,那他根本不去想,能做官就合理!他把做官看作人生的唯一价值,而按朝廷功令做举业,就是做官的唯一正途。封建统治者正是充分发挥权力的魔法,使读书人乖乖地做自己的奴才。《儒林外史》没有停留在科举制度这个层面,而是继续深入下去,写到读书人的精神层面:思想如何被戕害,智能如何被斫伤,人格如何被奴化,结果形成了依附性和奴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正是痛心疾首于“马二精神”,吴敬梓让迟衡山斩钉截铁地说:“讲学问的只讲学问,不必问功名;讲功名的只讲功名,不必问学问。”

实践这种叛逆的,首先是“作者自况”的杜少卿。他也像现实中的吴敬梓一样,写了一部《诗说》。他批评“而今”“只依朱注”是“固陋”。他常翻朱说,务要说出“前人不曾说过”的话,说出自己的话。从学术上说,他是在提倡学术中的知性主体精神,具有学术启蒙的意义。这是他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待学问的态度上,杜少卿与马二首先形成对照。

在对待朝廷功令的态度上,杜少卿与马二也形成对照。马二是八股举业的虔诚信徒和传教士,几十年科场不利,他非但毫无怨尤之心,而且弥久弥笃,自觉自愿地让功名的笼头越套越牢;杜少卿则鄙弃八股举业。当马二之辈把受朝廷征辟去做官视为无上荣宠时,他却冒着欺君之罪,“装病辞征辟”,执意不受朝廷的牢笼。挣脱各种“爵禄之縻”后,他高兴地说:从此要“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做些自己的事”,反映了个体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朱自清先生曾说:“旧知识分子——士大夫是靠皇帝生存的,新知识分子则不一定靠皇帝(或军阀)生存,所以新知识分子是比较自由的。他们是五四之后才有的。”并说这表现着“中国现代化的过程的一段”。五四之前一百多年出现的杜少卿,当然还不是新知识分子,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伦理观念还没有从传统中蜕变出来,但他已经表现出摆脱依附性和奴性、争取精神解放的历史要求,这与当时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杜少卿以及“市井四奇人”、女奇人沈琼枝的形象,都是《儒林外史》奏出的从传统向现代迈步的前进音符。

(摘自2002年1月16日《光明日报》,作者:李自秋)

11.下列不属于吴敬梓《儒林外史》对“精神文化层面”进行剖析的一项是(5分)(    )

A.对人性的深度剖析和生命意趣的求索。

B.对士的精神安顿、精神解放问题的关注。

C.指出“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的群体价值取向。

D.分析读书人如何丧失独立人格而形成依附性和奴性。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比照原文第三段,“通过科举制度使读书人‘入我彀中’。‘学而优则仕’,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群体价值取向,马二先生就是这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正宗产品”一句,可知C项属于对“制度文化层面的批判”,而根据第一、二段的首句和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可判定A项、B项、D项均属于“精神文化层面”的剖析。

答案:C

12.对文中分析的“杜少卿”这一典型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杜少卿是吴敬梓对生命意趣追求的外化,表达了吴敬梓对读书人精神归宿的求索。

B.杜少卿是一位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解放和具有一定批判精神的封建时代末期进步知识分子的代表。

C.杜少卿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叛逆者,他鄙弃通过读书去求取荣华富贵,最后终于挣脱了功名的牢笼。

D.杜少卿敢于大胆蔑视皇权,反映了个体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说明他虽是旧知识分子,却能摆脱皇帝而生存。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原文结尾一段说“旧知识分子——士大夫是靠皇帝生存的”,而杜少卿仍是旧知识分子。可判定D项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答案:D

13.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

A.文章认为《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它对读书人精神文化层面的深入剖析并由此对古今的沟通。

B.文章指出“马二”由于思想被戕害,智能被斫伤,人格被奴化,最后沦落为一名虔诚的传教士。

C.文章认为杜少卿虽是旧朝代的知识分子,其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还没有从封建制度下脱胎换骨,但已表现出争取思想解放的历史要求。

D.文章认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虽已触及到读书人思想的深层话题,并且奏出了由传统迈向现代前进的音符,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还无法为读书人指出一条真正的思想解放之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推断能力。原文第六段说“马二是八股举业的虔诚信徒和传教士”,这里的传教士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而选项B则将其偷换成本义来用,故推断错误。

答案:B

三、综合拓展(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孝养,待你培植。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4.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勇士;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15.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刘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刘和珍的英勇无畏。

16.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6分)

参考答案: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A项,作者连用六个“满”字,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控诉的语气,使人读来潸人泪下,而非鲜花和素联。C项,这里不是泛指当时的老百姓,而是那些甘心当奴仆,仇视革命者包括反动派爪牙在内的东西;E项,本文凄婉哀怨,在文章最后揭示了作者的担忧,而不能盲目拔高。

答案:BD

四、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你看到那儿那个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后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太阳对风说:“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阅读材料后,请以“友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题解:写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领会话题的精神。话题材料以寓言的形式,通过风与太阳的对比,揭示了“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的道理,写作中最好也能体现出这样一组对比,即不仅诠释“友善”待人的重要性,还要拿它与“愤怒、暴力”等作比较。②既可以从大处着眼,谈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须友善相待;也可以从小处落笔,谈善待身边的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还可以换个切入点,写人类应善待自然、保护环境。③除了写成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外,还可以采用书信、日记、演讲稿等应用文体,或发挥想象,编写童话、寓言、小剧本等。

例文:

友 善

白色产房里一声清晰的婴儿啼哭,宣告着一个新的生命登上了人生的列车,并将独自驶向或光明或黯淡的前途。

上帝并没有对谁过多地垂怜。每个人都赤裸裸地降生,不染一丝尘埃,用清脆响亮的哭泣来宣泄最原始也最深刻的寂寞。这寂寞,来自最初紧锁的心灵——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扇紧锁的门。

还记得吗,最初赋予我们关爱的亲人和朋友,是用什么悄悄打开我们心扉的呢?是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是无助时的一个眼神,是彷徨时的一句话语,抑或是哭泣时的一张纸巾……人的心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容器,有时能容下很多的仇恨,有时却容不下一丝莫名的感动,非要让泪涌出眼眶,顺着脸颊无声地滑过,来证明脆弱敏感的心弦已被拨动。而拨动这弦的,是关爱、体贴和友善!也许,友善实在称不上是什么伟大的感情,但是,即使是那些最铁石心肠的人,那些用冷漠、仇恨、罪恶浇铸的冰一样的化身,都不得不屈服于友善的巨大威力之下,心甘情愿地敞开尘封已久的心灵。于是,孤寂的人生路途开始出现迷人绚烂的色彩,心与心之间也架上了坚不可摧的桥梁,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却又理所当然。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谓知己,听来似乎是众里寻上千百度也难以遇求的。其实不然,一切伟大友谊的开端,并不是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更不是污浊腐臭的物质利益,而是和善的态度,是温和的话语,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当我们的躯体游弋于纷纷扰扰的尘世,心也似久旱的河床即将干涸时,友善便如同天降的甘霖,即使只有几滴也能溅起无限的希望。那么,这位好心的施恩者,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旅途上的知心旅伴。知己,便是这样“炼”成的。

上帝是这般的慈祥,因为,他给了我们每个人施恩的权利。当潘多拉打开罪恶之盒的瞬间,世间便有了各种各样的罪恶。然而,正如有因必有果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能化解这些罪恶。一颗诚挚的心,再加上几个友善的举动,也许你便能使地狱的恶魔升入天堂。就像有位得道的高僧,将唯一的衣服送给了入室盗窃的小偷,这一友善的行为,拯救了一个迷途知返的灵魂。“玫瑰送人,手有余香。”当看到那被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完璧归赵的刹那,老和尚欣慰地感叹:自己终于送给了对方一轮明月。是啊,友善是真正的明月,照亮了在罪恶边缘徘徊着的心,让这因孤寂而萌生恶念的心,重又回归到善的初始。

人生是一辆不断驶向死亡的车。人生的意义在于沿途醉人的风景和知心的伴侣。而想拥有这一切,首先要拥有一颗恳切、友善的心。这是上帝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我们获得一切爱与幸福的钥匙!

请你不论置身何地,都绽放那迷人的友善的笑容吧。也许,你真能就此获得一切。

简评:本文侧重谈论“友善”的力量——友善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友善赢得了珍贵的友谊,友善拯救了堕落的灵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友善是人间一朵美丽的奇葩,“是我们获得一切爱与幸福的钥匙”。作者对话题的内涵认识深刻,行文有条有理,语言表达富有诗意。

在高中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分数。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1第三单元测试,供大家参考。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