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6-20
13.这两句诗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有“鸣鸦”,但无“鸡犬”;能见到“花”,但见不到“人烟”。以“有”衬“无”,以“见”衬“不见”,尽显荒凉萧条之景象。
14.(1)海不厌深 (2)仰观宇宙之大 (3)天生我材必有用
(4) 宁溘死以流亡兮 (5)纵一苇之所如 (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15.“苦夏”包含以下几层意思:①无尽头的暑热;②人在夏天默默坚忍的苦斗;③苦夏锻造不寻常的品格,苦是生活中的“蜜”。
16.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音乐才能得到最高的享受。
17.丰富文章内容,引出苦夏的滋味;与下文苦夏的难耐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的人生感悟。
18.运用了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酷热的缘由;“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苦夏能把能量发挥到极致。表达了作者对苦夏的崇拜、渴望、热爱之情。
解析 (1)此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文章开篇写身体的凉爽,引出苦夏。第二段写四季的轮回是自然现象,但无论从自然还是人生的角度,最壮美的就是夏天,表现了作者对夏的喜爱之情。第三段,写自己记忆中夏的美丽。第四、五两段,写自己在童年时没有感到夏天的酷热,引出生活的哲理:苦,原是生活的蜜,人生的收获都在于苦。第六、七两段,从音乐的《夏》写到对夏的崇拜等。由以上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苦夏的含义。(2)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第一句是文章阐述人生需要战胜压力后的一句话。“匪夷所思”表现压力之大,“承受”即坚守,只有“承受”才可能成为“强者”。第二句是写作者听音乐后的感觉。“超越听觉”的意思是不能只是听音乐,而要与音乐一起,要与音乐表现的内容融合,“你给它”即要融入到音乐中。(3)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及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第三段先写女人、男人对夏的记忆的区别,然后写自己对夏的记忆。这样写在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容,在结构上引出下文,突出了作者的人生感悟。(4)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耗尽”是拟人的手法,“但谁能……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一句是反问。这些表达了作者对夏的喜爱、崇拜之情。
19.(1)反映了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与编写中,有很多鲁迅的文章被撤出教材这一事件。
(2)示例一: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育意义,他的作品意义深刻,是国民教育的脊梁。鲁迅的文章能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这颗“毒瘤”对人的迫害一一展现出来,这在中国近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及。
示例二: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选入教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将鲁迅作品撤出中学教材未尝不可,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再来阅读鲁迅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对于第(1)题,结合漫画的标题“鲁迅大撤退”和画面内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对于第(2)题,答题时要注意首先要亮明自己的态度,是赞同还是反对,然后要简述原因,简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言之有理。
20.菊花,我喜欢你“紫菊披风散晚霞,年年霜晚赏奇葩”的风韵,喜欢你“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的坚强,更喜欢你“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冲天豪情。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要求对古典诗歌有一定的积累。作答时首先需选取自己熟悉的并有相关诗歌积累的意象,比如竹子、兰花、菊花等,然后按照例句的形式仿写。需要注意的是,诗句本身要和它突出的精神一致,诗句的排列顺序也要合理。
高中2014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为您介绍完了,威廉希尔app 的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信息,供大家参考!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