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4-06-03
摘要:多做题、多练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练习,供大家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工艺。
至迟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并不完善。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很大发展,产生了挂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五代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由于画绢幅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就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置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因而,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装裱样式更加完备,挂轴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一起成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
“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能够更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对繁荣传统文化发挥着独特作用。《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
1.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使书画装裱发展迟缓。
B.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使书画装裱材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C.书画创作的繁荣能促进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D.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宋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使得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
B.《装潢志》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C.地理气候的差异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
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而只能装裱单幅作品。
B.讲求防燥与讲求防霉对书画装裱材料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
C.社会对“苏裱”的推崇使江南地区文人画在国内独领风骚。
D.清代古朴庄重的“京裱”的出现能够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馀,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账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馀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节选自《北史•苏绰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官岁馀,未见知 知:了解
B.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典:主管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赞赏
D.其四,擢贤良 擢:选拔
5.以下各组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绰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
①少好学,博览群书 ②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③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④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⑤务弘强国富人之道 ⑥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文帝与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提出对策,叫来苏绰商议,苏绰为他酌情裁定,后周文帝称赞苏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B.在与苏绰等大臣们前往昆明池观鱼的途中,周文帝通过询问城西汉故仓地的情况,更加看重苏绰,当夜就向他询问治国之道。
C.苏绰在周文帝力图改革朝政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许多治国方略,周文帝对此很重视。
D.苏绰常把治理好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贤能之人。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而且能得到周文帝的信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2012年全国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试使山东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贾谊《过秦论》)
(4)青,________________;冰,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错一字该小题不得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012年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的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一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孟子:中华伟丈夫
鲍鹏山
孟子有这么一个愤怒,而且常常和别人发生冲突,不是出自于他个人的爱好,是出自于道义,他有浩然之气。孟子对天下的学问能够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主张,知道它们的是非曲直,那就说明孟子有思想、有观点、有立场,对这些思想观点立场进行了分辨以后,明白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所以他要义无反顾宣传孔子的思想,坚持孔子的思想。孟子第二个优点是什么,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正气,中华民族刚性的东西都是来自于孟子。
孟子之所以跟别人在辩论的时候,能够那样义无反顾,甚至不顾别人感受骂别人,不是因为这个人不好,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资格批评你。孟子是特别自信的人。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很自信,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这是一个应该出现英雄的时代,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中国历史上讲这样的话是空前绝后的,平治天下,舍我其谁,大丈夫一定是有大的人格,一定是有大境界,一定是有大的眼光,一定是有大的胸襟。
孟子这样一个大丈夫的人格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就是一个出大丈夫的时代,所以孟子说换一个时代就不能出大丈夫,出大丈夫就掉脑袋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谁的个子高就杀掉,然后就焚书坑儒。朱元璋以前也是读书人,一读孟子的书里面有这么多对王权不敬的言论,朱元璋很生气,说这个老头子如果活在明朝,我早把他脑袋给砍了。
中国历史上坐第一个冷板凳的知识分子就是杨雄,学问做得这么好,但是官职一直得不到升迁,他就写了一篇文章叫《解嘲》,他说时代不同了,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礼贤下士的风气了,君首不迎师,群卿不揖客。齐宣王是一代圣人,无论是眼光、气质、学问都是非常好,他修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科学院,叫学宫,把当时各诸侯国的学者都招揽来,每年有俸禄拿,什么都不用干,就是研究学问,批评批评齐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所以全国的学者几乎都到齐国来了。孟子在那里享受的待遇是,一套别墅,还有一个小驾车。孟子说不行,我有很多学生,我一个在大街上走,我的学生不能跟着跑,所以学生也给你马车。孟子出来是很有派头的,孟子的小车在前面,后面有数十辆车跟着。但他在齐宣王面前一点点感恩的心情都没有,好在齐宣王也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所以这两个人特别好,这个好不是说孟子对他就不批评,恰恰相反,孟子对齐宣王常常冷嘲热讽。
孟子有一个身份,就是大夫,一天齐宣王派人跟孟子说,昨天国王就想见你,但是感冒了没有来,今天希望在朝廷上见到你,你能不能去一趟。孟子说我今天也生病了,我不去。本来孟子已经准备去了,但是人家来请他了,他反而摆架子,不去了,孟子的思路是这样的,我要去,是我自主的选择,你来叫我去,我就不去了。
第二天孟子到一个朋友家去吊丧,孟子的学生就讲了,你昨天跟齐王说你有病,今天又去吊丧,要是让齐王知道,不大好吧。孟子说昨天生病了我今天好了,难道不可以吗?齐宣王第二天又派人来,而且把医生也带来了,可是孟子已经到别人家吊丧去了。孟子的弟弟说,我觉得齐宣王真的是很尊重你,但是我没有看到你对齐宣王一点点的尊敬,你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孟子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在齐国没有一个人比我更尊敬齐王,一些人见到齐王之后总是跟他说吃喝玩乐,我见到他的时候总是讲仁义道德。为什么偏偏不跟他说仁义道德,因为骨子里一定这么想,这个家伙不值得跟他谈仁义道德,这个家伙就值得讲吃喝玩乐。我见到齐王就跟他讲仁义道德,所以我是真正敬重他,你引导他吃喝玩乐不是真正敬重他。孟子说人在这个社会受人尊重有三个条件,年纪大,地位高,道德高。现在我和齐王比较一下,我年纪比他大,我道德比他高,他只有一点比我强,地位比我高,所以我跟他一比,我是2∶1,凭什么我去见他,应该他来见我。孟子有一种道德自信,他竟然敢于说他的道德比齐宣王高,这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说法。有一个词叫一意孤行,我特别喜欢这个词,不要把这个词看成一个贬义词,这是一个褒义词,只有有大智慧、大人格、大自信的人才敢于一意孤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堂堂正正的文字,不是小聪明的文字,我们有的人的文字可以写得很才智,写得很聪明,写得很机智,但是能写到孟子这样一种堂堂正正的境界吗?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大丈夫就一定是大境界、大精神、大人格,所以读孟子有的时候是读出一种人类的信心。
(1)下列对孟子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孟子和别人辩论不顾别人的感受,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有浩然之气。
B.齐宣王派人跟孟子说想见他但孟子摆架子不去是因为如果去了就不是自主的选择。
C.孟子在当时社会上是很受尊敬的,年纪大,道德高,地位也就自然高上去了。
D.不讲仁义道德的人一定是不尊重别人的人,而孟子虽然有点对齐宣王不尊敬,但他讲的都是治国的道理,所以齐宣王尊敬孟子。
E.如果孟子生活在秦朝和明朝,很可能会被杀掉,齐国则不这样,因为齐宣王非常赞同孟子讲的,所以对孟子的行为并不责备。
(2)“只有有大智慧、大人格、大自信的人才敢于一意孤行”一句中的“一意孤行”一词的含义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礼贤下士的风气了,君首不迎师,群卿不揖客”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读孟子有的时候是读出一种人类的信心”?(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来,我国商品质量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农业部最近几年检查,我国农药的合格率为75%,也就是说,进入生产领域的农药有25%是假冒伪劣产品。
B.千千万万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建起城市的高楼大厦,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却无法享受同城里人一样的平等待遇。
C.日本地震引起的中国民众抢盐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政府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信息透明化的重要性以及商界的社会责任等各方面问题的广泛反思和讨论。
D.针对大一不选专业这个举措,清华有关人士称,此举是为了使学生入学后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知识面偏窄的弊端。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16.(2012年安徽高考)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5分)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自选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要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6分)
示例:
一代书圣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表达(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数学家高斯18岁时,晚上照例做导师每天多给他布置的几道难题。有一道题写在小纸条上,几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是找不到解答方法。但越是困难,他越想攻克,一直持续到天亮,终于解开了这道题。第二天,导师接过他的作业一看,惊呆了,激动地说:“你知道吗?这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牛顿没有解出,我也正在研究它,昨天不小心把它夹在给你的作业里,你竟然……”很多年后,高斯回忆起这件事时,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不要套作,不提抄袭。
高一语文答案卷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______ 2、______3、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19分)
4、______5、______6、______
7、翻译(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分)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试使山东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贾谊《过秦论》)
(4)青,________________;冰,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012年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________(2)6分__________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_____
(2)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____14、_____ 15、_____(每小题3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7、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阅卷答案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而只能装裱单幅作品。
B.讲求防燥与讲求防霉对书画装裱材料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
C.社会对“苏裱”的推崇使江南地区文人画在国内独领风骚。
D.清代古朴庄重的“京裱”的出现能够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
解析:A.该项表述与原文第二段后两句的意思不符;C.因果关系倒置;D.该项的推断于文无据。
答案: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原文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官岁馀,未见知 知:了解
B.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典:主管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赞赏
D.其四,擢贤良 擢:选拔
解析:赞:辅助。
答案:C
解析:“周文帝称赞苏绰”不当,应是“周惠达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答案:A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2012年全国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情感类的题目时,要纵观全词,包括题目。通过题目“思远人”和“念行客”“归鸿无信”便不难得出对远方行人的思念之情。景物描写的作用大体可以分为内容上和结构上两方面。而本题明确提出的是“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所以,只答内容方面的即可。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作答此题,一定要注意上下语句内容的内在联系。因为“临窗滴”,雨水临窗滴下,为“就砚旋研墨”提供了可能。“红笺为无色”是与前文的“泪弹不尽临窗滴”“别来”“此情深处”相呼应的,所以不难得出原因是“泪水使信笺无色”。
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试使山东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贾谊《过秦论》)
(4)青,________________;冰,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答案:(1)大弦嘈嘈如急雨 大珠小珠落玉盘
(2)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与陈涉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错一字该小题不得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012年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原文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题目内涵的能力。《最后的黄豆》是一个隐喻性的标题,“爷爷”“最后的黄豆”就是一袋金豆子,是留给“我”的,这是一种物质财富;那是“爷爷”奋斗一生的财富,“爷爷”的执著精神是带给“我”精神上的力量。这个主题对我们人生启示颇多:人生要有追求创造财富的精神,正确看待财富,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重要,教育孩子的问题等。
答案: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
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
启示二:就亲缘情感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启示三: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原文略)
(1)下列对孟子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孟子和别人辩论不顾别人的感受,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有浩然之气。
B.齐宣王派人跟孟子说想见他但孟子摆架子不去是因为如果去了就不是自主的选择。
C.孟子在当时社会上是很受尊敬的,年纪大,道德高,地位也就自然高上去了。
D.不讲仁义道德的人一定是不尊重别人的人,而孟子虽然有点对齐宣王不尊敬,但他讲的都是治国的道理,所以齐宣王尊敬孟子。
E.如果孟子生活在秦朝和明朝,很可能会被杀掉,齐国则不这样,因为齐宣王非常赞同孟子讲的,所以对孟子的行为并不责备。
解析:C项,文中谈到孟子认为在社会上受尊重的三个条件,他没说自己的地位高,而且“年纪大,道德高”并不一定是地位高的前提条件;D项,“不讲仁义道德的人一定是不尊重别人的人,而孟子虽然有点对齐宣王不尊敬”前一句绝对,后一句不是孟子的认为;E项,“因为齐宣王非常赞同孟子讲的”不对,这是主观臆断,通过当时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事实不是这样。
答案:AB
(2)“只有有大智慧、大人格、大自信的人才敢于一意孤行”一句中的“一意孤行”一词的含义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解析:A.待价而沽:等有了好价钱再卖。符合语境;B.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文中用于指男性,使用对象有误;C.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一般带有贬意,不合语境;D.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不合语境。
答案:A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来,我国商品质量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农业部最近几年检查,我国农药的合格率为75%,也就是说,进入生产领域的农药有25%是假冒伪劣产品。
B.千千万万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建起城市的高楼大厦,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却无法享受同城里人一样的平等待遇。
C.日本地震引起的中国民众抢盐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政府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信息透明化的重要性以及商界的社会责任等各方面问题的广泛反思和讨论。
D.针对大一不选专业这个举措,清华有关人士称,此举是为了使学生入学后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知识面偏窄的弊端。
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检查”后加“的结果表明”;B.语序不当,见证的应该是“城市的日新月异”;D.搭配不当,“避免”与“弊端”不能搭配,“避免”应改为“消除”。
答案:C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解析:根据各句的内容可知,③句应排在第一位,总结印象中的向日葵的特点,这样,可以排除B、C两项;根据“可”“尚”“依然”可知,这几句的顺序应为②⑥⑤,这样,可以排除D项。
答案:A
16.(2012年安徽高考)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5分)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主要信息的能力。要做好这样的题目,首先就应该分析原材料,找出需要说明的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将这些内容组合成一个顺畅的句子。年画题材、意义等是它的本质特征。
答案:年画是我国民间常见的、题材丰富、历史悠久、用于农历新年、深受群众喜爱的吉祥喜庆的图画。
17.自选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要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6分)
示例:
一代书圣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内容符合所举历史文化名人特点,恰当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
答案: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
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
六、作文表达(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数学家高斯18岁时,晚上照例做导师每天多给他布置的几道难题。有一道题写在小纸条上,几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是找不到解答方法。但越是困难,他越想攻克,一直持续到天亮,终于解开了这道题。第二天,导师接过他的作业一看,惊呆了,激动地说:“你知道吗?这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牛顿没有解出,我也正在研究它,昨天不小心把它夹在给你的作业里,你竟然……”很多年后,高斯回忆起这件事时,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不要套作,不提抄袭。
总结:2014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练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学习进步。
小编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