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陕西长安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编辑:

2013-11-12

参考答案

一、(1-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6BAABBD

二、(7-9小题每题3分,第10小题10分,每题5分,共19分)

7.C(担心)

8. B(都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如果,假设连词;却,转折连词。C.况且,递进连词;暂且,副词。D.被,介词;替,介词)

9.A(是“先皇”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

10.①亲近君子,疏远小人,那么国君就尊贵,国家就安定;疏远君子,亲近小人,那么国君就会担忧,国家就危险。这是必然的道理。

(给分点:“亲”、“远”,“殆”,判断句,大意正确,各1分,共5分)

②奏疏送入(宫中),宣仁皇后让宰相在帘前读(给她听),(然后)说道:“苏辙担心我们君臣正邪兼用,他说的话很符合道理。”

(给分点:省略的“宫中”,状语后置,“疑”、“中”,大意正确,各1分,共5分。)

三、(11-13题共10分,14题10分,共20分)

11.(2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2.(4分)①“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这是静景;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浓黑的树影也随之荡漾,这是动景。(3分)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1分)②窥”: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2分)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斜晖的眷恋之情,十分有趣,亦反衬出小院景色的美丽。(2分)(任选一个均可)

13.颈联“幽竹”“寒花”等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孤傲坚贞;尾联“新月”“新霜”等意象表现了诗人的清逸高洁。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节操高尚、胸怀澄明,心与景谐的形象跃然纸上。(意象作用2 分,诗人情怀2 分。)

14.略

四、(22分)

15.(1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原句有文字上的出入不给分)

16.(2分)(1)烘托了司马迁崇高而傲岸的形象;(2)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崇敬之情;(3)奠定了全文敬仰的感情基调;(4)用山河的秀丽与生机衬托了司马迁的悲剧命运。(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

17.(3分)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1分)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知的人,(1分)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灾祸就是必然的。(1分)

18.(6分) B(还有“对司马迁的礼赞与讴歌”) E(文笔应是“秀丽”)(答对一处得3分,多答按顺序取前两个)

19.(2分)指的是与专制皇权对立(1分)的有抱负、有肝胆的独立人格(1分)。

20.(3分)本文的标题使用了借喻(或答: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司马迁放到民族宏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里,(1分)形象地表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1分)。

21.(2分)(1)指的是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答案中出现“仗义执言”,“说公道话”等要点可酌情给分)

(2)(3分)示例1: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鲁迅。(1分)面对社会的污浊和专制暴虐,他不是默而视之,而是奋起抗争,哪怕只觅得小诗一束;面对人性中的弱点,他抱着冷峻的温情,加以指斥和劝戒,而不是轻薄嘲弄以显示自己的高贵;面对虚伪和丑恶,他从不畏惧苟让,而是用犀利的笔揭开麒麟的皮,让它露出马脚;而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这是任何时代都有的),他总是挺身而出,代他们呼出“我控诉” !“三•一八”惨案后连续撰写的《纪念刘和珍君》等数篇文章,为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在面对严峻现实情况下的个人行为提供了一个参照。(2分)

示例2:巴金。(1分)由《家》到《随想录》,他一直是社会良心的象征。在封建迷雾笼罩世人时,他呼唤着觉醒的青年一代从令人窒息的封建之“家”冲出去;当文革暴力刚刚灰飞烟灭时,他不是跳出苦难开怀大笑,而是紧皱眉头,拿起世界上最沉重的器具——笔,写出心底思之最切的两个字:忏悔。他不饶恕文革,也不饶恕自己。(2分)

【举例:1分。论证:至少列出一条事实论据,且加以分析,2分】

六、(22题4分,每题2分;23题5分,24题2分,共11分)

22.略

23.(1)“六畜”改为“牛羊”,或“稻麦”改为“五谷”

(2)略

24. 学校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开始

七、25.作文(60分)

参照2011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从元佑初年开始,国家政治焕然一新,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人心已经安定,只是元丰旧党,分布在朝廷内外,常常兴起一些邪说来动摇皇上,吕大防、刘挚很担心这件事情,想逐渐推举任用(他们),来平息(他们)先前得仇恨,称之为“调停”。宣仁皇后犹豫不决,苏辙当面指出她的不对,又再次上疏说:

最近我曾当面议论过,君子和小人不能够一起相处,圣上的意思好像不认为我说的话是错误的。但因皇上的龙威就在我眼前,我(心情紧张)言辞急促,言犹未尽,我做臣子的如果不把该说的说完,那么谁来补救陛下的过失呢?亲近君子,疏远小人,那么国君就尊贵,国家就安定;疏远君子,亲近小人,那么国君就会担忧,国家就危险。这是必然的道理。我没有听说过,由于小人在朝廷之外,担忧他们不高兴就把他们引荐到朝廷之内(做官),而给自己留下祸患的。所以我认为,对小人虽然不能把他作为心腹委以重任,但让他们做地方上的州长、太守(之类的小官吏),为一些俗务奔走效劳,(只要他们做事)不偏颇也就可以了(或只要不废弃他们不用就可以了)。如果把他们引入朝廷做官,这就好像害怕强盗得到自己的财物,而把他们引入自己的寝室,知道虎豹要吃肉,就打开野外的牧场,没有这样的道理。况且,君子、小人在形势上如同冰和炭,相处必然相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为什么呢?小人贪图利益,能忍受耻辱,攻击他,但却很难让他离开职位;君子洁身自好,看重道义,败坏他,他就引退了。古语说:“一种香草和一种有臭味的草(放在一起),结果十年之后仍有臭味。”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先帝聪明、睿智、通达事理,痛恨颓靡的风气,想以纲纪整顿天下,建立与(太祖、太宗、真宗)三代一样兴盛的功业。如果我们做臣子的不能顺从(先帝的法规),(却擅自)制定出各种法规,(那么就会)对上违背了天意,在下失去民心。二位圣主如果顺应民愿,采用先帝之法又适当改变,那么上下都会感到喜悦安慰。这样一来,那么。前朝的那些旧臣,即使不加以排斥、驱逐,那形势是不可以再留用他们了。倘若能仰仗二位圣主的仁慈,能容忍他们在朝廷之外(做官),也已经是厚待他们了。而提议的人被(元丰旧党的话)所迷惑,竟然想招引、接纳他们,和他们一起共事,把这种做法叫做“调停”。这类坏人如果重返朝廷,难道肯徒然地停止(而不报仇)吗?他们一定会戕害正直的人,逐渐恢复以前的做法,以泄私忿为快。做人臣的遭受祸患,也许不值一提,而我所痛惜的是祖宗的基业和我们的社稷啊!希望陛下坚定自己的圣明的意志,不要被流言迷惑,不要让小人一做官,然后就有后悔莫及的来发生,那么天下就很幸运了。

奏疏送入宫中,宣仁皇后让宰相在帘前读(给她听),(然后)说道:“苏辙担心我们君臣正邪兼容,他说的话很符合道理。”众大臣都顺从并附和太后的话,“调停”的主张终于停止。

【总结】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在高一大家要打好基础哦。祝大家在威廉希尔app 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芒市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附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