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05-09
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
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样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节选自方纪《三峡之秋》,载《方纪文集》第2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四、一次写景作文指导
有一位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个作文题:《校园春色》。结果有不少同学根本没有到校园里去观察,而是抄书抄报,什么“林木扶疏”“树影婆娑”,什么“彩蝶飞舞”“燕语呢喃”,堆砌了许多现成的词语。老师一看不符合实际,于是要求重做。规定:可以先去观察、记录,然后回教室写,也可以到现场边看边想边写。并在黑板上写下了如下提示:
目的:提高从植物生态进行人事联想的能力。
对象:树木花草(不要人)。
范围:校园内教师办公楼一带。
项目:生、荣、枯的情况,体态,共同点,不同点。
结果:以共同点和人、事对照,通过联想,写一篇记实写景,抒发感想的散文。
重写作文大有进步,但还有一些问题。于是老师带学生到现场批改。老师让一位写得好的同学当众读自己的作文,结果又发现了一些问题。
最先把春意带到校园的,要算教师办公楼前的一棵迎春花了。一根根绿色的枝条上,挂满了嫩黄的花芽,有的已经开放了,淡黄色的小花十分耀眼,散发着几乎嗅不到的冷香。交错攀援的枝条下边,我叫不上名的野草,也渐渐冒出了嫩绿。各个小花池里,一株株丁香,一丛丛的刺梅,在湿润的微风中轻轻摆动。枝头上结满了各色花芽。随处可见,站在路旁不惹人注意的钻天杨,挺拔的身躯上泛出淡绿色的光亮,梢头上吐出了几粒芽苞。只有那花池边的老槐树最沉得住气,那粗糙的老皮仍然没有一丝水分……
老师让学生看看迎春花的枝条到底是什么颜色。大家一看,原来不是绿色,而是绛紫色。再看看花蕾,也不对了。原来迎春花的花朵是黄的,而花蕾却是淡红的。老师又让闻闻有香味吗,作者闻不到,别人也闻不到。原来“冷香”一词是作者从一本书上学来,胡乱加上去的。当念到对杨树的描写时,老师让同学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家发现,杨树的芽苞不是“几粒”,而是许多。当念到老槐树时,老师指出,与全文的情调不一致……这说明,即使到现场,如果不认真观察,也不能写出景物的实际。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写景要抓住特征导学”全部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