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1-03-28
3 、相关资料。
撕掉标签 (创作谈)
刘心武
批评家给你的创作贴标签,多半是出于好意,倘若传媒报导中引用,那更是你 “ 走红 ” 的象征。但那实际上是一桩可怕的事,相当于被关进了一间天鹅绒制成的牢房。在天鹅绒铺敷而成的牢房里,你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自己是个王子或公主,正享受着宫殿里的快乐生活似的。
写小说这么多年,我也曾被贴上过一些标签,比如 “ 伤痕文学 ” 。虽说这标签很快就贬值了,但刚贴上的时候,还是很风光的,特别是在香港,有的传媒贴的标签更具 “ 爆炸性 ” : “ 大陆伤痕文学之父 ” !天哪,为保持这一份风光,我是否应坚守 “ 伤痕 ” 题材,直到读者们对累累斑斑的 “ 伤痕展览 ” 胃口倒尽?后来,又有 “ 问题小说 ” 的标签接踵而至, “ 问题 ” 当然不止是 “ 伤痕 ” ,这间天鹅绒牢房相比而言可是宽敞多了;然而,企图在每一篇新小说里提出一个新的、重大的社会问题,这样沉重的担子,能把你整个人压趴在地。有的 “ 伤痕文学 ” 兴盛时一起写小说的朋友,后来挂笔而去,甚至于匿迹于文坛,因素当然不止一端,然而为标签所限,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应是因素之一吧!
我在一进入八十年代,便自觉地撕掉了 “ 伤痕文学 ” 与 “ 问题小说 ” 的标签。这并不是放弃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而是在写作实践中努力地进入文学的本性之中。于是有《如意》、《立体交叉桥》、《钟鼓楼》出现。但新的标签又追踪而来。其中有一个是 “ 京味小说 ” 。这是把!
我往一所精致的四合院里轰。四合院当然很不错,何况是精致的。被贴上这一标签后,我被询问得最多的问题是: “ 在中国作家里,给您影响最深的是不是老舍?请谈谈您是如何继承老舍的文学传统的? ” 老舍当然是极优秀的作家,对我影响也是有的,但我自己并不是土生土养的北京人,我出生在四川并在那里度过童年,虽说八岁就到了北京并定居至今,可是我一直和家族中人说四川话,因之,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四川籍作家李(吉力)人,他的《死水微澜》我至少精读过五遍。我佩服老舍,但我不可能用他那样地道的北京话 ( 有时是旗人的土话 ) 来进行文学思维,特别是,老舍先生不仅能让笔下的人物说原汁原味的北京话,而且,他的叙述语言多半也用的是与人物对话 “ 水流平齐 ” 的北京语汇,这是我不可能 “ 继承 ” ,而且,也没有必要去师法的。我对老舍先生创作中不那么恪守北京话规范的《月牙儿》、《微神》,反倒更倾心。我写当代北京的故事,人物如是北京老市民,当然要让他们说地道的北京话,然而我的叙述语言,是自觉地不用北京话,而用普通话,甚或南腔北调,更甚或吸收 “ 欧化 ” 语法,以及大量使用书面语言的。因此敬告各方,赐我 “ 京味小说 ” 标签盛情可感,但我在文学跋涉中却必须撕下这一标签,以便更自由地扇动文学想象的翅膀,在广阔无垠的文学空间中翻飞!
近几年我的文学活动越来越边缘化,因之热心给我贴标签的人也就少了。这是我的福气。得?以八方飞翔,四处采撷生活的花粉,酿多味文学之蜜,甘苦自择,浓淡随缘;当然蜡重蜜薄的情况也有,但没被拘囿在天鹅绒牢房里,坚持努力,总还有希望酿出一点别有趣味的新蜜吧!最近我的短篇小说,如《大家》上的《最后金蛇》、《北京文学》上的《绣鸳鸯》、《山花》上的《水锚》,以及《钟山》上的《人面鱼》,正体现着我个人的这种 “ 撕却标签任翱翔 ” 的状态。
小说家与评论家谈微型小说
王蒙:微型小说是一种机智,一种敏感,一种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个瞬间、某个侧面的忽然抓住,抓住了就表现出来的本领。
因而,它是一种眼光,一种艺术神经。一种一眼望到底的穿透力,一种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的叙述能力。
它是一种情绪、怅惘、惊叹、留连、幽默,只此一点。
它是一种智慧。简练是才能的姐妹。微型小说应该是小说中的警句,含蓄甚至还代表了一种品格,不想强加于人,不想当教师爷,充分地信任读者。
蒋子龙:写微型小说难,难在要有冒险性,拼命追求新、奇、怪、深,追求不同凡响。"步步求险,节节求艰",用不同寻常的方式反映生活,它宁肯容忍偏激,也不能容忍平庸、温和。保守。
写微型小说难。难在可得不可求。靠"天机偶发",突然智来、神来、情来、兴来。它是一瞬间爆发的激情、感觉、思想,是一种智慧的信息。
写微型小说难,难在靠思想推动情节,而不是靠情节推动高潮。它的尖锐是被一种巧思激发出来的。它侧重表现的是思想的世界,不是外部世界,甚至也不十分推崇感情世界。因此它不太注重故事发展的外在逻辑,破坏传统的情节构成方法。
写微型小说难,难在下笔如针灸,观人于微,观事于微,意境深而微,化雄奇、壮阔、崇高、恢宏为精巧。
许世杰:微型小说更要善于选材。有人说:"对微型小说来说,取材角度选准了,便是成功的基础。"虽是生活中一幅剪影。一个镜头,但只要像针灸医生选取穴位一样,撷取到"以小见大"的角度,就能使人获得思想的启迪,艺术的享受。同时,还需要合理布局,精心剪裁,在构思上下功夫。作者的苦心孤诣,很大程度体现于此。正由于篇幅微小,微型小说要力求含蓄,隐而不显,注意唤起读者的情绪、联想,调动读者完成作者所开始的工作。
黄子平:微型小说是通过"小形象"暗示出"大形象"而达到意义的升华。倘若赤裸裸地直奔主题,就难免事倍功半。于是微型小说对自身的超越是为了返回到自身,使自身充盈艺术的光辉。微型小说对结构的安排、字句的锤炼、文体的敏感,要求便非常苛刻,并由此达到某种诗的境界。
姚建新:因为微型小说受字数所限,所以它在结构、情节、人物诸方面往往呈现出"不全"的特点。在情节的安排上,它一般只有一个故事、一条线索,只包含一个矛盾结,这个结一解开,故事也就结束了。有时,它还突破常规小说的限制,只取一端,或者有头无尾,或者有尾无头,有的甚至无头无尾,只取腰的一段。但是这种"不全",并非孤立的断砖残瓦,在这"不全"的部分中,包含着一定的"完整"因素,具有"全"的统一美。文缺意不缺,体残质不残,美在"不全"中。
大话小小说当代小小说经过20来年的摸索和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如今,小小说不仅有固定的刊物,隐定的作者群,也有自己学会,更积累了一批有分量的佳作。将小小说视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对其进行理论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特选发一组讨论小小说的文章,并打算以此作为开头,不断推进小小说理论的成熟,因为惟有理论的成熟才意味着小小说文体的真正独立。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