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17
二、数学学习的科学理念
一条好的创业理念能挽救一个工厂,发展一个企业,振兴一个民族,这已是屡见不鲜的事实!同样,一条好的学习理念,能使一个学习屡屡爱挫的同学从此走向学习的成功,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这里向读者推荐的就是这样一条科学的数学学习理念,要讲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下面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意义上的数学学习?它的本质与核心是什么?
从所周知,数学中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人们把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若干个数学知识点称为数学知识结构。数学学习就是学习者在自己的头脑中不断建构(建立和造构)和完善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心理学家把这个过程叫做数学知识的“内化”,内化的结果,若通逐步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内涵丰富的、联系紧密的、体验深刻的知识结构,学习就是成功的,反之,学习就不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反思这个内化的过程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理解数学知识及其联系的过程,理解得透彻、深刻、全面,内化的质量就高,可见,理解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当代美籍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数学就是理解!”他之所以这样讲是基于数学具有三大特点——“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极端广泛性和灵活性”。如果离开了深入的理解,要想学懂数学、学好数学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理解对数学学习具有极端的重要性,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一定要把理解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地去提高理解层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式必然是建立在深化理解基础上的学习方式,舍此就背离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是断然不可能学数学的。
第一, 理解是学习者自身建构,这种理解是不可能靠别人给予的,而只可能是学习者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亲身感悟出来的心得体会,美国《新数学丛书》的序言中写道:“学数学最好的方法是做数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讲清原理,使感悟能达到操作水平,分四个环节:
(1) 参与问题
参与数学活动,这是获得数学理解的前提,参与又可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形态,有些同学课堂上是“以听为主,力争跟上老师的思路”,他虽然也有参与,但这种参与所涉及的内容和力度都是很有限的,另有一些同学,课堂上不满足于听懂,而是像数学家那样,力争自己解决问题,这种强烈的自主意识调动了他全部的身心投入到数学创造中去,这种参与内容到力度上与上一种参与相比有质的区别,他所获得的体验自然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2) 反思问题
荷兰籍国际数学教育大师弗赖登特尔认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可见他把反思看得很重,很重!那么,什么是反思呢?通俗地讲就是“回头看脚印”就是对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以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反复深入的思考”,从中去发现数学的真缔,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就一定要学会反思,一定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是学好数学的根本。
(3) 概括问题
把参与与反思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悟化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中发现规律,洞察本质,提高理解数学的水平。
研究表明,这个过程对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而这又恰恰是同学们十分困难的地方,因此,学会概括就显得更加必要。
(4) 迁移问题
所谓迁移就是学习者把所获得的体验、方法、思想、观念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综上所述,要想获得高水平的理解,一定要紧紧地抓好“参与-反思-概括-迁移”这四个步骤,要主动参与,加强反思,学会概括,力求迁移,这可看作是学习数学的微观过程,很明显,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都是不完全的学习,不完全的学习是不可能获得高水平的理解的。
三、数学学习的科学方法
基于上述学习数学的科学理念,笔者向读者推荐我们在北京四中所倡导的数学学习方法,这可看作是学习数学的宏观过程。
1、课堂上力争做到“四个超前”
(1)、超前想:老师提出课题后,自己要尽量超在老师讲解之前,想出思路和答案
(2)、超前做:老师写出例题后,自己要尽量超在老师讲解之前,发现思路,甚至做出结果
(3)、超前总结:老师做完解答后,自己要尽量超在老师讲解之前,对解答过程进行反思、概括和总结。
(4)、超前提问题:老师作出总结后,自己要尽量超在老师讲解之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四个超前“首先是针对理论课的教学提出的,也适用于例题课的教学,基基本思想是课堂上要使自己的思维处于非常积极的状态,主动地对信息进行多方位的搜集、分析、综合与转换,从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猜想、新的思路、新的感悟、新的创造。“四个超前”的提出和实施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彻底结束了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强化了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实践证明,这种意识对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做到了“四个超前”,就有可能同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讨论、交流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学习就更有针对性。
标签:高一数学学习方法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