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jh
2014-08-15
新疆地区二中高一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高中更多,威廉希尔app 分享了新疆地区二中高一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题,供您参考!大家快来练练吧。
一、选择题(25×2=50分)
1.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
A.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B.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C.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D.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右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1与2,3与4
D.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
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 )
A.25% B.50% C.75% D.100%
6.图所示的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苯丙酮尿症(PKU)的图,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8的基因型为Aa
B.PKU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C.8与9结婚,生了两个正常孩子,第3个孩子是PKU的概率为1/6
D.该地区PKU发病率为1/10000,10号男子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生病孩几率为1/200
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C)/(T+G)=0. 4,则在其互补链中及整个DNA中该比例分别是
A.0.4,0.4 B.2.5,0.4 C.2.5,1.0 D.0.6,1.0
.测得某DNA片段含有碱基1600个,其中占275%,问该DNA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有多少个( )
A.2520个 B.1480个 C.1080个 D.720个
9.遗传密码通常是指
A.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
B.核糖体上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序列
C.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
D.转运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
.已知%,尿嘧啶占21%,则这个DNA片段中胸腺嘧啶( )
A.% B.% C.% D.%
11.图为某一遗传病系谱图,该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
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13.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21 B.93∶3∶1 C.42∶2∶1 D.11∶1∶1
14.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关于这种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定不能遗传③若发生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④都是外来因素影响引起的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15.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n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4n
B.某DNA分子含胸腺嘧啶a个,该DNA分子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a×2n-1
C.以杂合子(Dd)为亲本,让其连续自交n代,从理论上推算,第n代杂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2n
D.连续培养噬菌体n代,则含母链的脱氧核苷酸链应占子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1/2n-1
16. 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用X射线处理使第2染色体上的含显性斑纹基因PB的区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产量。该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 (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X、Y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A.切断a处的酶是限制性内切酶
B.切断b处的酶是解旋酶
C.连接b处的酶为DNA连接酶
D.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均作用于a处
19.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 )
A.产生了新的基因 B.改变了基因的结构
C.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D.改变了基因的数量
20.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生产要求品种。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B.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C.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幼苗
D.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
2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作用原理的研究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B.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因而造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是导致新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
D.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
22.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24.使用农药后,某种农业害虫种群抗药性增强,而越冬后存活的大多是对农药敏感的个体。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抗药性的个体不耐低温
B.害虫的基因频率不会因自然选择而变化
C.农药的选择作用与低温的选择作用相同
D.对农药敏感的个体在冬季能大量繁殖
2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完善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二、填空题(50分)
1.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却能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标号④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用这种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中,符合人们要求的矮秆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2、下图为甲病(A或a)和乙病(B或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Ⅰ2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Ⅱ4可能的基因型是 。
(3)Ⅰ1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 。
(4)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她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甲病的概率是 。
3.图A所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1)人体内环境中的酪氨酸除图A中所示的来源外,还可以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
(2)若酶①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酶①基因的碱基数目不能少于_______。合成酶①的过程中至少脱去了_________个水分子。
(3)若医生怀疑某患儿缺乏酶①,诊断的方法是检验_______________。
(4)图B所示Ⅱ– 1因缺乏图A中的酶①而患有苯丙酮尿症,Ⅱ– 3因缺乏图A中的酶②而患有尿黑酸尿症,Ⅱ– 4不幸患血友病(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Pp、Aa、Hh表示)。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 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5)Ⅱ– 3已经怀有身孕,如果她生育一个女孩,健康的概率是_______;如果生育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是___________。
(1)该植物种群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
(2)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_,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内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2%的秋水仙素处理该植物分生组织5-6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处理该植物分生组织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新疆地区二中高一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标签:高一生物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