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知识点

高一历史知识点整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编辑:haoyy

2014-08-04

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历史知识点整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一历史知识点整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与饮食变化

服饰变迁: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依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饮食变化: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如磐石地沿袭下来。

2、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

(1)轮船: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2)火车: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3)汽车: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

(4)飞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无线电报: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后来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

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3)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个市内电话。到1949年,电话普及率仅为0.05% 。

3、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A 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B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C 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中外纪闻》等,宣传维新思想。

D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E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F 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G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的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

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电影:

A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B 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渔光曲》。

D 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电视: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