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2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2分)结合史实说明近代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4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议会制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民主政治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14.(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北美大陆靠近。船上有102名乘客,约有三分之一是清教徒(注:英国国教中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改革派)……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团结在一起才能够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下去。……在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后,41名男乘客签订了一份公约:……我们在上帝面前一起庄严盟誓签约,自愿结成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实施、维护和发展,也为了将来能随时依此而制定和颁布有益于殖民地全体民众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全体都将保证遵守和服从。
——杨雁《“五月花号公约”对北美殖民地早期政治体制的影响》
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 在新政时期,罗斯福采取主动行动,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定各种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过去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做法完成被突然增大的总统立法权代替了。……1934年至1936年,最高法院在一连串的案件判决中将新政的核心法律宣判为违宪,阻止了罗斯福改革美国经济和社会的步伐。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1)据材料一,概括《五月花号公约》所体现的政治理念。结合所学,说明公约产生的背景。(8分)
(2)与材料一相比,汉密尔顿的思想有何发展?(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政治体制发展历程的认识。(4分)
15.(20分)史料研读、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料研读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1)研读材料后,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你对辛亥革命分别有怎样的评价?(6分)
★问题比较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材料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简析这两种思想的作用。(4分)
★综合评论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3)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列举这一时期体现“沉沦”、“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2分)并简析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因。(4分)
答案
1.C 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行制度创新来促进国家的近代化,成为英国模式的鲜明特点。故答案选C。
2.C 罗斯福作为总统要遵循宪法的要求。关键信息是:“充分利用宪法规定的权力”,说明罗斯福新政时仍然是以宪法为基础,并没有超越宪法,破坏美国的民主制度。答案C。
3.A 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联邦政府与国会之间是相互制约关系,故B、C不正确;美国颁布宪法建立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故D不正确。答案A。
4.D 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根据这一原理,根本原因要从经济上去分析。答案D。
5.C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用协商手段”,由此容易判断出C项正确。
6.C 从材料看出,存在着国王,而且能够解散政府,因此符合德意志帝国的特点。答案C。
7.C 材料中“已固雄富之基,如今之德日是也”可知该文推崇德日的政治制度,而德日在1903年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答案C。
8.B A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影响;材料中“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说明清政府失去了民心,B正确; “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说明C错;材料中没有反映海关税务司对革命持支持态度的信息,D错。
9.A 材料反映的是革命后的失序与混乱,说明建立新制艰难,A正确;B、D完全否定辛亥革命,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C的信息。
10.B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A错;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材料说明作为共产党领导人的陈独秀认识到了资产阶级的作用,这有利于与国民党合作(革命式资产阶级政党),B正确;材料中陈独秀的认识只是革命策略,不是革命方向,C错;材料中没有关于各阶级的特点,D错。
11.D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开始走向团结合作,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国共合作是为了抗日,两党抛弃前嫌影响了其他政治势力,D正确。材料中没有民主党派建立的信息,A错;党派间的矛盾不可能消失,B错;南京国民政府本身就是合法政府,C错。
12.A 据材料中“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近5亿人民”、“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可以确定报道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报道文字的语气分析,对新中国的成立是惊奇、赞赏,A项正确;《泰晤士报》是私人出版,其观点并不完全代表英国政府,据所学知识,当时英国追随了美国的对华政策,B项错;亚非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材料中没有与这次会议相关的信息,C项错;中国收回香港主权是1997年,材料中没有与此相关的信息,D项错。
13.(1)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任答两点给2分)
渐进性、灵活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2分)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2分)
(2)基本特点:
国王统而不治,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权力制衡。议会(下院)的多数支持,内阁首相要受到议会的限制,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任答两点给4分)
(3)主要内容:取消或减少原有选区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2分)
原因:工业革命发展推动城市与社会结构的变化;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民众的斗争高涨。(任答两点给2分)
14.(1)理念:人民主权;民众自治;依法管理(契约精神)。(4分,答出两点即可)
背景: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新大陆的发现,西欧国家开展殖民活动;恶劣的自然环境。(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发展:联邦制、分权制衡。(4分)
(3)影响:扩大了总统权力(拥有部分立法权),但三权分立的体制得以维护。(2分)
认识:政治体制的选择与具体国情和历史传统有关;政治体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杰出人物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分,答出两点即可)
15.(1)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2分)
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政治上,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从人治向法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变;经济上,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封建经济的基础。社会风貌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自由、平等思想推动社会风俗习惯的巨大变化。(4分,考生意旨明确,其他表述也可)
全球史观: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亚洲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2分)
(2)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2分)
作用:法国的启蒙思想开启了民智,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虽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一定冲击,给后世民众一定的启迪。(4分)
(3)重大历史事件:“沉沦”有《辛丑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上升”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国民党和中共的成立等。(2分,在两方面中各举一例即可)
原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答政党建立也可)。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分)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历史必修一随堂测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历史同步练习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