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2016届高一历史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练习

编辑:

2016-04-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D。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这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一五”计划始于1953年。

2. 【解析】选B。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从而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 【解析】选A。本题的题眼是“建国初期”。B项中的“红卫兵”是文革时期出现的;C项中的包产到户是改革开放时期的;D项互联网在中国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都不符合题意。

4. 【解析】选C。本题是对八大内容的考查。②主要指的是1960年冬天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③是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5.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是对公社所养的羊不切实际的夸大,浮夸风盛行,这正是大跃进时期的一种表现。

6.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公社化错误本质的准确理解。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当时经济上“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违背了生产力落后的现实状况。

7. 【解析】选C。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结合所学我们知道是大跃进全民炼钢的结果。

8. 【解析】选C。 1960年冬,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9. 【解析】选B。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过渡阶段,不符合题干时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 ③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左”倾错误的表现,都应排除。

10. 【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1956—1965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这一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比例失调,重工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煤炭、钢铁、石油属于重工业,从图表看,可以排除A、C、D三项,图表符合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解析】选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2. 【解析】选B。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农民享有土地的经营权,所有权仍属国家,A项、D项错误;C项包含于B项之中,

表述片面,B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13. 【解析】选B。注意材料信息“已经退役的老船长”“方向摇摆不定”“摆正了”,这正是南方谈话的背景。

14. 【解析】选C。要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92年。这一年,党的十四大召开,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 【解析】选A。 确立了改革开放是1978年底;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5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的。

16. 【解析】选C。注意时间1993年-2006年。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17. 【解析】选A。本题可用排除法。汉语成为世界上越来越重要的一门语言,但并不是世

界统一语言,故④错误。

18.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在于“直接”,①中有江苏的连云港、南通,②③与江苏比邻,都能直接促进江苏的发展。④距离过远,对江苏的发展不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19. 【解析】选D 。可从时间上来判断。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发生在一五计划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至少是在1992年以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与城镇人口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

20. 【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两大能力。采用材料新颖,重点考查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审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决定性影响”这几个词语。

二、非选择题

2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史。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2)题要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的重大决策加以归纳。第(3)题,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农村——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4)题,说明变化时注意数据的变化即可,分析各自原因时注意结合当时的各项措施、手段,说明是否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答案: (1)时代:革命立国时代。史实: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文化政策:提出“双百”方针(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原因: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

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3)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减少。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或左倾错误)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粮食减产。

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

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22. 【解析】 第(1)题,1956-1978年之间20多年的探索,提供了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基础。第(2)题,80年代两国都在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而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却导致苏联解体。第(3)题,在跨世纪的时刻,中国在经济上加入WTO,外交上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第(4)题1949年以来,中共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的两次成功探索,一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二是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案:(1)政治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答出具体政治制度的也给分);经济(或物质)基础: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答出工业体系也给分);科技(或技术)基础:尖端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2)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如答出参加维和行动等也给分);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如答出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也给分)。

(4)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一历史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练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一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精编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章单元练习题精编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