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2016学年度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质量检测

编辑:

2016-02-19

19. 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  ③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  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 鲁迅曾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灯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B.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多层性

C.反映了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丰富性

21.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

A.《定军山》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渔光曲》       D.《三毛流浪记》

23.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24.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 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25.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中央电视台  D.南京电视台

26.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27.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若去北平出差也可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28.20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29.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A.《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30. 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圆满落幕,人们大多通过电视转播来了解比赛情况。100年前,中国人除了到现场观看比赛外,还能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奥运会的比赛情况?   A.听广播    B.看报刊    C.看电视   D.上互联网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三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1)原因:

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质量检测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精编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题精选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