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4-06-07
2014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一、试题的命制说明
1.命题依据与要求
通盘考虑试题的考查范围、呈现方式、能力层次、难度、不同层次学校水平。试题提倡原创或改装,不照搬现成的试题,不出偏、难、怪、繁的试题。试题在体现基础性的前提下,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注意适度设置时代性、生活化的情境,注意适度设置探究性、开放性试题。试卷重点把握及格率和平均分两项,尤其及格率应摆在重要位置。
2.试题的基本结构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共两大题(两种题型),共33小题,其中选择题30小题,材料解析题3小题。
选择题
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
题数
分值
题数
分值
30
60
3
40
(2)考查的形式与内容
本卷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从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几乎覆盖了高中历史课标所规定的必修(I)人民版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
(3)试题的难易程度
试题所考查的能力,以历史学科4类能力12层次能力中的1、2类能力层次为主,3、4类能力层次为辅。各题难度介于0.50-0.90之间,整卷难度0.70左右。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
1.依据规定命题
①体现基础性,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试题设计为单项选择、材料解析题两大题,各题在分值比例、内容要求或表现形式上尽量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考查的历史知识均为政治史的主干知识,覆盖面广,全面考查学生历史“双基”和良好的历史素质的培养情况,体现基础性,实现对历史必修一的教学要求和终结性测评目标。
②传承“三新”(材料、情境、问题)风格。按照命题思维方式与标准程序进行操作,即“能力要求—主题确定—素材选择—切点确定—问题设计”,进行命题。每道试题均依据多种历史素材,设置一定的不同的情境,由此引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注重试题的新颖性与创新性。
③试卷简约,体现梯度。试题内容简洁、易懂,学生阅读无障碍,便于学生准确作答。选择题由浅入深。材料解析题中所设置的问题的难度也呈阶梯式递进,第(1)问较容易,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第(2)、(3)两问难度递增,拉开分数档次。第32题设置A、B两组试题,既可以保证大部分考生合格,又体现试题的区分度。
2.体现课改理念
新课标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突出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这一原则,突出整体史观和事件的演进。如第1题“红军长征”题,由今溯源;第6题“八国联军侵华”题,应明确此事发生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注意历史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第16题希腊民主题,要求区分希腊与罗马的政治机构,这是学好古代希腊、罗马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即开展研究性学习,这在试题中也得到足够的重视,如第7、16、22、24、26(3)、33(3)题等。第32题“唐朝中央政府机构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比较题,引领学生对历史上重大政治制度开展适度的探究。试题还不遗余力地在考查学生掌握与运用历史知识的同时,关注对学生历史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试。
3.关注学科特色
关注史学方法与意识的培养。如第1、2、3、7、8、11、14、17、18、20、23、24、26、27、28、29题等,发挥和挖掘高中历史课程在人文素养、史证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及国际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功能。注意初高中历史的衔接。如联系初中学过的《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国际歌等历史知识。取材地方课程资源,体现区域特色。
4.重视联系现实
试题重视历史素养的培养与现代公民教育,但不刻意追求热点。关注地方史和现实问题,以时政热点作为命题的灵魂和核心,突显人文精神。考查地方史,突出现实问题的历史溯源、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体现应用价值。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有机联系,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试题在注重考查历史学科基础史实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联系现实,渗透时事,努力实现知识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如第1、3、5、7、10、12、13、22、23、25、26、27、29题等,都不同程度地联系到当前世界、我国、我省,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感,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标签:高一历史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