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检测题

编辑:

2013-10-19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材料二 2005年4月2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 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3)“求同存异”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 第(1)问,思考“异”要从与会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着手,“同”要从与会各国在历史上的共同遭遇和面临的相同困难等入手。回答第(2)问的“情况”时,一要说明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破坏,二要指出与会各国的分歧;关于作用,较为简单,只要依据教材回答即可。第(3)问要 指出二者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灵活运用

答案: (1)“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大多数与会国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2)情况: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作用:使会议向团结反帝的方向发展,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3)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总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检测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在高一阶段,大家一定要打好基础,为以后的高考做准备。希望大家在威廉希尔app 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读者也浏览了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综合考试题

2014高一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