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一单元检测题:俄国十月革命检测试题

编辑:sx_xingt

2013-03-18

【摘要】鉴于大家对威廉希尔app 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下学期一单元检测题:俄国十月革命检测试题”,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历史下学期一单元检测题:俄国十月革命检测试题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预习学案

设问导读

1._____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统治。之后,俄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临时政府,它与革命中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存在,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

2._______年___ 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___ 的方针。____月___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______,领导起义。____月___日,起义取得胜利。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主席。

4.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

5.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 ____________。

6.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_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的统治,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关键信息

1. 1917 二月革命 沙皇专制 资产阶级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临时政府

2. 武装起义 彼得格勒 斯莫尔尼宫 11 7

3. 人民委员会 列宁

4. 土地法令 农民

5. 彼得格勒 莫斯科

6.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帝国主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殖民地半殖民地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二月革命后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3).列宁 和布尔什维克党 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2.十月革命的经过

(1).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了起义的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2).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十月革命的结果

(1).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建立起来。

(2).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巩固政权的措施

(1).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4).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5).1920年,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3.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4.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学法点拨

【透析1】明确俄国二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3月;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革命的形势———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并存的政权;掌权者———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透析2】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1).受一战的影响。(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并力图扑灭革命。(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注意结合教材第4页的动脑筋题分析。

【透析3】 识记十月革命的经过:可按11月6日晚、11月7日、起义胜利后三个阶段时间掌握发生的大事。

【透析4】观察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找出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起义的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透析5】明确十月革命的主要参加者———工人阶级;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透析6】比较区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人民委员会采取的不同措施和造成的不同结果: (1)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战争,扑灭革命———反人民。结果:政权被推翻。 (2) 人民委员会:颁布《土地法令》,分给农民土地———为人民。结果:革命胜利,政权巩固。【透析7】正确识记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时间:

(1)二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3月;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这里所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用的是俄历。

【透析8】 正确区别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革命任务———推翻沙皇统治;④结果———两个政权并存。

(2)十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11月;②性质———无产阶级革命;③革命任务———推翻临时政府;④结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探索研究

研究主题

一、探索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正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回答:

(1). 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哪次斗争?

(2).哪次斗争“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3).布尔什维克党完成“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任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在土地纲领上,应把重点移到雇农代表苏维埃。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单独组织贫苦农民代表苏维埃。把各大田庄(其面积约100俄亩至300俄亩,根据当地条件和其他条件由地方机关决定)建成示范农场,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

回答:

(1). 以上是哪一文件的主要内容?

(2). 该文件的颁布对十月革命有何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

“……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动,是极其巨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

(《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91年版第303页)

回答:

(1) 材料中的“新纪元”主要指什么?

(2) 除此之外,十月革命还有什么历史意义?

二、学科综合题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了极端混乱的局面,约1400万青壮年劳动力脱离生产,被拉去当兵。工厂减少了生产,1916年有30多座高炉熄火。物价飞涨,食品奇缺。许多城市开始发生饥荒,工人运动急剧高涨。这一年罢工有1500起,人数超过100万。

(1)由材料看,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爆发于哪一座城市?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沿用下来的余粮收集制和禁止贸易自由的政策,与农民的经济要求相抵触,使农民的不满情绪尤为显著。在坦波夫省、沃罗涅什和萨拉托夫省,在乌克兰、顿河和西伯利亚等地发生的富农叛乱中,有不少中农参加。

(3)材料中的坦波夫省、沃罗涅什和萨拉托夫省均是主要产粮区,俄国的主要农业地带在哪两大河流域?

(4)世界上大部分河流两岸及下游平原地区都是重要农业区,而俄国西伯利亚地区三条大河的下游几乎无农田,这是为什么?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俄国还处于同德、奥匈等国交战的状态。1918年2月18日,德军在前线大举进攻,侵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并从北面威胁彼得格勒。列宁提出与德国谈判,德国提出从俄国割出15万平方千米土地和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及高加索等地,并要求苏俄赔款6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1918年3月3日,苏德在布列斯特签订了和约。

(5)1918年3月,德军进攻乌克兰时,其炮弹的命中率下降,很难辨认地面目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约过_________月的时间,情况可能改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一想,当时苏俄为什么会接受苛刻条件,同德国签约?

三、开放题

5.请你根据所学的历史史实,并查阅有关资料,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身份,写一篇200—300字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新闻报道。 探索方法、路径、技巧

1.【课标要求】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而要能够准确讲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必须掌握该起义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解题思路】本题旨在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对“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理解。解题关键在于抓住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如资产阶级掌权、无产阶级掌权等,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整理答案。

【参考答案】(1).俄国二月革命。

(2).俄国十月革命。(3).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2.【课标要求】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本题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历史史实的认识。

【解题思路】解题第一步是判断材料出自哪一个文件,其它问题将迎刃而解。

【参考答案】(1)《土地法令》。(2)它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对巩固政权、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起了重要作用。

3.【课标要求】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解题思路】本题旨在创设新情境,试题设问比较细密,注重的是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答题注意准确、全面。

【参考答案】(1) “新纪元”主要指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4. 【课标要求】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思路点拨】立足历史,向其它学科渗透,突出初中课程的整合、延伸、拓展。

【参考答案】(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彼得格勒。

(3)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4) ①气候严寒,生长期短;②周围多沼泽广布。

(1) 正值当地多雨天气。

(6) 1---2;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天气。

(7)当时俄国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红军正在组建中,国内反革命力量还很猖獗。

5. 【思路点拨】属于研究性学习,写新闻报道要注意标题醒目,语言通顺,符合历史史实,格式正确。

同步达标

A级 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俄国十月革命的纪念日是

A.10月1日 B.10月7日

C.11月6日 D.11月7日

2.俄国二月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A.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C.使俄国推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二月革命后,掌握着主要权力的是

A.沙皇专制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D.人民委员会

4.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 俄国二月革命

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5.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总指挥部是

A. 冬宫 B.克里姆林宫

C. 皇宫 D.斯莫尔尼宫

6.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往

A. 列宁格勒   B.基辅

C. 莫斯科   D.圣彼得堡

7.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A. 资产阶级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解放运动

8.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的方针是

A.武装起义  B.示威游行

C.和平夺权   D.退出一战B级 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

C.资产阶级和沙皇相勾结

D.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2.二月革命后,两个并存的政权是

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人民委员会

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④沙皇专制政府

A. ①② B.②④ C. ②③ D.①③

3.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颁布《土地法令》

B.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政权

C.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D.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4.1918年4月,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工作的父亲写信,她在信封的下方写她的国名应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5.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建立了两个并存的政权

6.以下说法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是

A.农民彼得到市场上去卖小麦

B.国家把巴库炼油厂转让给个体企业家经营

C.小商贩列夫斯基因倒卖钢铁发了财

D.个体户契科夫经营了多年的大企业被政府没收

二.识图题

7.观察下图

回答:

①被列宁从地球上清扫走的应有哪些人?

②由此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③这场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三.问答题

8.小商贩柴可夫斯基因贩卖农产品而发了家。有一天,他把从巴库贩来的大米运往基辅途中被红军扣留,大米被没收,红军给他开了张收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说明原因。

9.试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并说明十月革命胜利对世界历史有何影响?

拓展阅读

布列斯特和约----俄国外交的胜利

十月革命后,苏俄同德国、奥匈帝国等国仍处于交战状态,德国占领了俄国西北部大片土地,对苏俄政权是一个严重威胁。1917年11月8日,苏俄政府向交战国发出照会,立即进行和平谈判,缔结公正的民主和约,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于是苏俄从11月27日同德奥集团开始谈判,最后在苏俄政府妥协退让的情况下,在1918年3月3日正式签订和约,其主要文件是苏俄与德、奥、土、保的和约,共10条,统称布列斯特和约。和约规定:苏俄放弃对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管辖权,使之处于德军占领之下;俄军撤出喀斯、阿尔达罕和巴统,将这些地区让与土耳其;承认乌克兰和芬兰为独立国家;苏俄向德国赔款60亿马克。和约的签订,使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和平喘息的时间,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整顿了国家经济和扩大了红军,为以后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大战中战败投降。13日,苏俄政府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

冬 宫

冬宫原为沙皇皇宫,位于俄国彼得堡市的涅瓦河畔。建于1754~1762年,由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设计。冬宫为典型的巴洛克建筑,规模宏大、豪华。整个冬宫有上千个房间,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四面是房屋,中心是一个庭院。冬宫建筑外立面分上下两部分,采用混合式柱式,上部柱式两层通高,内部为大厅,细部处理采用了大量的壁柱、窗框和各式山花、雕像、花瓶等装饰,节奏复杂,效果丰富而强烈。从外观看,冬宫和周围环境也很协调。临河一面两翼体形略向前突出,中间部分适当强调入口,由河上看去,有横向延伸的效果。建筑物的另一侧体形突出较多。冬宫正院入口前面是一个过街楼,人口处在正院深处的中央。面向海军部广场的一面,两个侧翼向前延伸。中间部分退收较深。这种布局充分突出了前后两立面的重要性。十月革命以后,冬宫被辟为博物馆。

参考答案

A级 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1.D 2.A 3.B 4.C 5.D 6.C 7.C 8.A

B级 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1.C.该选项说法错误。 选项A、 B课文中有明确叙述,D见第4页动脑筋题。2.D 3. B 该选项错在混淆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A、C、D 教材有明确交待。4. B 沙俄政权已被推翻,苏联和俄罗斯政权还没建立。5.C 。A、D 属于二月革命的结果,B是二月革命的性质 6.D 因为国家将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7.①.地主、资本家、沙皇军官、协约国帝国主义 ②.社会主义 ③.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翻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力量。

8.这是因为在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并取消自由贸易。

9. (1).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包括:①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②红军的英勇作战(看课文插图恰巴耶夫图);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④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⑤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红军中就有中国支队等。

(2).影响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③.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预习学案

设问导读

1._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 _________________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__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_________”。当时加入苏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后来,苏联扩大到______个加盟共和国。

4.________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______。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________国变成强盛的__________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步伐。

5.苏联在_________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_________________国家”。_____________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_____________包围,国内_________、_______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关键信息

1.和平建设 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2.列宁 新经济政策

多种经济 商品经济

3.1922 苏联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 15

4.1928-----1937 重工业 农业 工业 农业集体化

5.1936 工农社会主义新宪法 斯大林模式

6.帝国主义 经济 文化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

一、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实施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2)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3)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实施

(1) 时间:1921年开始实施。

(2) 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意义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二)成立苏联

1.1922年底,苏联成立。

2.当时加盟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和 白俄罗斯。

3.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工业化

(1)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2)重点-----发展重工业。

(3) 结果-----苏联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2.农业集体化

(1).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

2).方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3).1937年完成。

3.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3).评价:

①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弊端: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 学法点拨

【透析1】明确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1)四年世界大战和内战使苏俄的经济频于于崩溃,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首要问题。(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加剧了国内的各种矛盾。

【透析2】识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1921年;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作用------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透析3】注意区别沙俄、苏俄、苏联三个名称的不同:(1)沙俄------从伊凡四世称沙皇至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2)苏俄 -------从1917年3月至1922年底苏联成立;(3)苏联------从1922年底至1991年苏联解体。

【透析4】观察第8页苏联地图,明确当时的四个加盟共和国的名称及位置;了解成立的基础是自愿平等,成立的目的是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合作,加强国防力量。

【透析5】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透析6】比较区别苏联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1).苏联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主要采用行政手段来保证,实行高积累,多投资;(2).资本主义工业化从轻工业部门开始,资金主要来源于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

【透析7】理解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 特点: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 (3).评价:①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弊端: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

探索研究

研究主题

一、探索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苏维埃俄国农业总产值在1925年至1926年度约为97•46亿战前卢布,而1913年到1914年度为102•25亿战前卢布。1925年谷物生产达到45亿普特,超过了战前的平均收获量,战前最后10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40亿普特。1921年至1922年度苏联的粮食采购量是3814•07万公担,而1925年至1926年度就增加133%以上……资本主义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国),为了使农业达到战前水平,花了1年以上的工夫。德国在10年之内才把主要谷物作物的产品增加了21%。法国甚至于到1931年还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俄国在5年内把谷物产品增加了77%。

-----------《苏维埃经济的发展》,学习杂志社1955年版

回答:

①根据材料回答,苏俄经济在1925年几乎达到战前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苏俄实施该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③该政策的实施有何意义?

2.阅读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回答有关问题:

产品项目 1913年 1928年 一五计划初步计划 实际完成数(1932年

煤(万吨) 2910 3550 6800 6400

石油(万吨) 920 1160 1900 2100

生铁(万吨) 420 338 800 616

钢(万吨) 420 430 830 592

汽车(万辆) 0.07 2.93

拖拉机(万台) 0.13 4.89

棉织品(亿米) 25•82 26.78 57 26.94

---------《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①从材料提供的数据看,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哪些特点?

②苏联工业化的结果如何?

③想一想,这种工业化结构会有何弊端?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二: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下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回答:

①是谁使“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种模式又称什么?

②从材料二看,这种模式有什么弊端?

③除此之外,你认为弊端还有哪些?

二、学科综合题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开幕,出席代表大会的有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的代表共两千多人,斯大林宣读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和成立条约的全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和成立条约基本上规定了联盟最高国家机关的权限职责和全联盟苏维埃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规定了联盟的国旗、国徽和国印。…… 定都莫斯科。条约规定了每个共和国都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

回答: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什么?

(2)最初有哪几个加盟共和国?

观察下图(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图),回答问题。

示意图说明:1.爱沙尼亚 2.拉脱维亚 3.立陶宛 4.白俄罗斯 5.乌克兰 6.摩尔多瓦 7.俄罗斯联邦8.格鲁吉亚 9.亚美尼亚 10.阿塞拜疆11.哈萨克 12.土库曼 13.乌兹别克 14.塔吉克 15.吉尔吉斯

(3) 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中与我国接壤的有哪几个?

(4) 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中有“粮仓”之称的是____________, 世界面积最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

(5) 你是否了解一些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的风俗人情,请说说好吗?

三、开放题

5.观察课文第9页《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两幅图,写一篇200-----300字的图片说明。 探索方法、路径、技巧

1.【课标要求】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而要能够准确掌握列宁的探索,先应明确新经济政策是重要探索之一,从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等方面把握该政策。

【解题思路】细读材料,从时间上判断出苏俄在1921-----1926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就不难认清材料讲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对苏俄的影响。

【参考答案】① 1921年起,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③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2.【课标要求】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本题使用新材料,创设 了新情境,主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题第一步是看清表中所给出的时间,然后认真比较表中提供的数据,再次给“产品项目”分类,分成重工业和农业两大类。最后还需结合课文回答。

【参考答案】①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苏联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③ 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等。

3.【课标要求】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解题思路】本题的材料旨在创设新情境,试题设问比较细密,注重的是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答题注意准确、全面。

【参考答案】① 斯大林;“斯大林模式”。②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③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

4. 【课标要求】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思路点拨】立足历史,向其它学科渗透,突出初中课程的整合、延伸、拓展。

【参考答案】 (1) 苏联。

(2)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和 白俄罗斯。(3)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4) 乌克兰;俄罗斯。 (5)如俄罗斯人最忌讳“13”这个数字;斯拉夫人在举行婚礼时,往往先把面包和盐献给新婚夫妇和贵宾等。

5. 【思路点拨】属于研究性学习,写图片说明要认真观察,有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心理活动,大胆设想,还要符合历史史实。

同步达标

A级 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1年

2.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36年

3.苏联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A.俄罗斯联邦 B.乌克兰

C、白俄罗斯 D.亚美尼亚

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A.十月革命时期 B. 苏俄内战时期

C.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 “二五”计划时期

5.1936年苏联新宪法规定国家的政治基础是

A. 工农联盟 B.社会主义

C.共产党领导 D.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6.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7.1937年,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有

A. 4个   B.14个  C.15个   D.16个

8.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1921—1936年  B.1926—1936年

C.1928—1937年   D.1928—1938年B级 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2.农民伊凡将自己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

A.1917-----1918年 B.1918-----1920年

C.1921-----1927年 D.1917年以前

3.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与苏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

4.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

D.基本维护了国家的民主和法制

5.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品种单调,质量不高  B. 国家从农民身上取之过多,使农业长期处于停滞

状态

C.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

D.片面发展重工业

6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最重要意义是

A.认识了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C.明确了市场和商品货币的作用

D.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材料解析题

7. 阅读关于1921----1927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的材料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年平均增长率 24% 2% 9% 7% 4%

注:苏联为1920------1932年的平均增长率。

---------《苏维埃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史》

请回答:

(1) 材料中反映了苏联当时的工业状况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三.问答题

8.运用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回答下列有关俄国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说俄国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

(2)自十月革命至30年代中期前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么影响?

9.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影响很大,这种模式对中国有没有影响?如果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拓展阅读

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20世纪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除斯大林个人的原因外,小生产经济和农民意识是产生个人崇拜现象的根源。而斯大林最高领袖地位的牢固确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斯大林的威望空前提高等因素,客观上促成了个人崇拜的盛行。其危害是严重破坏了党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得不到纠正,对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1935-----1938年间的大清洗运动是其突出的表现,综合1954年2月苏联总检察长、1990年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1992年8月俄罗斯联邦安全部公布的三组数字,总括起来:在苏联30---50年代因政治犯罪被判刑的人总共380万左右,其中1937----1938年大清洗中被判刑的大约在130-----150万人左右;30----50年代被处死的政治犯是786 098人,1937----1938年被处死的政治犯是691 708人;1921年-----1954年被流放或驱逐出境的共765 180人,1937-----1938年大清洗高潮时期被流放和驱逐出境的共28 411人;30----50年代被强迫迁徙的富农及其家属共348 670人;1934年1月1日至1947年12月31日死于集中营的犯人总共96。21万人。

小故事

前苏联的一位总书记前往一个集体农庄参观视察。农庄工人以植树欢迎总书记的到来。工人们分组干得热火朝天。突然总书记觉得有两个工人干得不对劲。前面一个工人用铁铲一铲一铲挖出一个大坑。后面一个工人接着又一铲一铲把挖出的泥土铲回坑里,把坑填平。如此周而复始不知疲倦。总书记觉得蹊跷.就问两个工人为何这般?那两个工人异口同声回答道:放树苗的那位工人今天没来上班。你知道在前苏联农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吗?用本节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

A级 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1.D 2.C 3.D 4.D 5.A 6.C 7.C 8.C

B级 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1.B 选项A 、D是该政策实行的直接原因;C是实行该政策的措施。 2.B 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理解和应用,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这种事不可能,故选B。4. D 。 A项教材有叙述;B C是对它的评价。D应是违背了民主与法制。 5.D A B C 都是经济失调的表现,只有D才是原因。6.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急于求成,而新经济政策才是过渡的正确途径, 故选D。

7.(1)状况:苏联的工业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快;苏联由相对落后的工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 (2)原因:①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政权巩固,为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② 1928------1932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迅速发展。

8.(1) 俄国地跨欧亚两洲,欧洲部分只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但这里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绝大部分的工业及城市,历史上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域。首都莫斯科也位于欧洲部分的中心地区,因此,俄国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2)变化及影响:①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为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奠定了基础。②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保证了军事胜利,但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③ 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使经济恢复,政权巩固。1925年苏联制订了工业化方针,后又实行农业集体化,此后,新经济政策被取消。④ 1928年实行计划经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单调;质量不高;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

9.有。如:建国后采取措施恢复国民经济,进行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搞农业生产合作社;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预习学案

设问导读

1. 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会议,这就是 。

2.参加巴黎和会的有 个国家。但会议被法国总理 、英国首相 和美国总统 操纵,同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处于无权地位。

3.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 》,对德国的 、 、 、

、 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4.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 、 、 、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 统治的新秩序。

5.1920年1月, 成立,由于美国没有加入,所以它被 、 控制。

6.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 举行会议。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 、 、 三国。

7.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 ”、“ ”的原则。这实际上为 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面。

8.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 体系”。 关键信息

1. 1919 巴黎和会

2. 27 克里孟梭

劳和•乔治 威尔逊

3.领土 军事 政治

赔款 殖民地

4.奥地利 匈牙利

土耳其 凡尔赛体系 欧洲 西亚 非洲

5.国际联盟 英国

法国

6.华盛顿 美 英 日

7.九国公约 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

美国

8.东亚 太平洋 凡尔赛—华盛顿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

一、 巴黎和会

1.目的: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建立战后的“新秩序”。

2.时间:1919年1月

3.主宰会议的三巨头:

操纵会议的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和•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4.主要内容:

(1)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2)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3)根据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

二、 华盛顿会议:

1.背景:

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日美之间矛盾尤为激烈。

2.时间:1921—1922年

3.操纵国:

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九国代表参加,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4.主要内容:

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面。

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构成: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在世界的统治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学法点拨

【透析1】明确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英、法、美、日等国为了自己的 利益明争暗斗,矛盾错综复杂。开会名义上为缔结和约,实际上是“分赃”。

【透析2】结合教材插图识记“三巨头”。参加会议的有 27个国家,各自地位相差甚远。苏俄被剥夺参加和会的权利。英法美三国始终是会议的主宰,而中国这样的国家也只是陪衬。和会涌现了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威尔逊、奥兰多、牧野、顾维均等六位风云人物,其中前三位称巴黎和会“三巨头”。

【透析3】对于《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的理解:

(1)领土方面结合课本16页地图记忆,找出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地理位置,知道普法战争时法国战败割让,至此收回。(2)政治上不让德奥合并,也是为削弱德国。(3)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是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即英法日等国受国际联盟委托直接统治,这些国家实际上获得了新的殖民地。中国山东的权利即被委托给日本,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害。

注意阅读课文15页楷体字内容,联系中国五四运动的背景去理解。

【透析4】注意区别《凡尔赛和约》和巴黎和约的不同:《凡尔赛和约》即对德和约,是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不包括德国的盟国,因其签约地点在凡尔赛宫而得名;另外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还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连同《凡尔赛和约》一起称巴黎和约。即巴黎和约包括《凡尔赛和约》。

【透析5】理解国际联盟是英法操纵的工具。建立国际联盟得主张最早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由于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国会拒绝批准,所以美国没有参加国联。

【透析6】明确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矛盾最大,所以华盛顿会议由美国倡议,会议上美国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结果美国获益最大。

【透析7】注意结合课文17页毛泽东的一句话和中国历史中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相关内容,去理解分析《九国公约》的实质。

【透析8】正确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暂时性:体系中隐含着许多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的矛盾;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

探索研究

研究主题

一、探索题

1.阅读下面表格里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不得设防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这是哪一条约的内容?在哪次会议上签订?

(2)想一想:为什么条约禁止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这不是和约,而是拿着钢刀的 强盗逼迫手无寸铁的受难着着者接受的条约。”

材料二:当时法国的联军统帅福煦则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回答:

这两种观点都是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他们有何一致性?根据和约内容分析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

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

回答:

(1)材料中的“牛”是指谁?想“割牛头”者主要是谁?

(2)列举两个“想挤牛奶的人”,并分析为什么“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

二、学科综合题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然而英、法、美、日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竟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中国的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是什么?

(2) 材料中的中国爱国运动是指什么?发生于哪一年?简述这次运动的性质。

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造《九国公约》签署前,中日代表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规定日本将胶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撤走驻青岛、胶济铁路沿线的日军;胶济铁路由中国出钱赎回。这一条约使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和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3)为什么华盛顿会议上英美转而支持中国?这种态度变化说明了什么?

(4)试从地理的因素,分析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山东争夺激烈的原因。

(5)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团也进行了据理力争,且受到与会代表的同情,但仍然失败了。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开放题

5.请你根据所学的历史史实,并查阅有关资料,简要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努力。题目自拟,限200字以内。 探索方法、路径、技巧

1.【课标要求】了解凡尔赛和约的基本内容。本题避免死记硬背,直接出示条约内容,灵活设问,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去加深对和约的理解。

【解题思路】仔细阅读表格里面的内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如分“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五个方面,涉及到“德国、法国”等,以此就可以作出正确判断。

【参考答案】(1)《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 (2)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害怕德奥合并会壮大德国力量,威胁自身的安全。

2.【课标要求】了解凡尔赛和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和约内容的理解,能正确评价凡尔赛体系。

【解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清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然后去分析其内部的诸多矛盾,从而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一致性:都预见到凡尔赛体系不能长久存在下去。

原因:构成凡尔赛体系的一系列和约,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但其中隐含了许多矛盾:和约的掠夺性,加深了战胜国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不能消除;重新瓜分殖民地,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些矛盾的发展,使凡尔赛体系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3.【课标要求】了解凡尔赛和约的基本内容。要了解和约的内容,必须了解巴黎和会上各国的目的和要求。

【解题思路】本题是材料式问答题。审题的关键一是要把握时间概念“一战后”,二是根据当时的大国关系理解“挤牛的奶,割牛的头”的含义。

【参考答案】(1)“牛”指德国,“割牛头”者主要是法国。 (2)“想挤牛奶的人”是指英、美。英美主张欧洲大陆均衡,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想利用德国力量牵制法国。所以将会同德国达成协议。

4. 【课标要求】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学科的综合题。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理解,然后向其它学科渗透、延伸。

【参考答案】(1)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2)五四运动 1919年,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3)英美想从中国获得侵略权益,反对日本独霸中国。 对帝国主义国家而言,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4)山东地处我国北部沿海,靠近京津地区,扼渤海、黄海之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交通便利。列强控制了山东,便于控制京津要地,便于对我国的侵略掠夺。(5)弱国无外交。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5. 【思路点拨】属于研究性学习。内容可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注意答题成文,不要罗列材料。

同步达标

A级 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19年,协约国集团瓜分战败国的分赃会议召开地点在

A.伦敦 B.巴黎

C.华盛顿 D.东京

2.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和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

3.国际联盟成立于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4.一战后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竞争最激烈的是哪两国

A.英日 B. 美日

C. 英美 D. 英法

5.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北非关系暂时得到调整的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开罗会议

6.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指①克里孟梭 ②威尔逊 ③劳合•乔治 ④希特勒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7.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个条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A. 《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

8.下列国家中没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是

A.中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B级 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大国争夺的根本点是

A.地区和世界霸权

B.赔款和殖民地

C.对德国的控制

D.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2.既是一战的战胜国,又参加了巴黎和会,但未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

①中国 ②美国 ③日本 ④法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不属于《凡尔赛和约》内容的是

A.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德国的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C.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D.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4.控制国际联盟的国家是

A.英美 B.英法

C.美日 D.法俄

5.华盛顿会议上获利最多的国家是

A. 中国  B. 日本

C. 美国 D. 英国

6.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其用意是

A.维护中国主权

B.扶植中国亲英美势力

C.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D.受五四运动的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

7. 阅读下列材料

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

(1)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

(2)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可剥夺他国人民在华从事商务实业之权利……抑或因其范围之扩张,期限之长久,地域之广阔,致有破坏机会均等原则之实行者。

——引自《国际条约集》

回答:

① 条约的名称叫什么?在哪次会议上签订?

② 条约规定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中执行什么原则?

③ 条约主要调解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 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三.问答题

8.回答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问题:

(1)凡尔赛体系是由哪些条约构成的?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由哪些条约组成?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这一体系为何不能长期持续下去?

拓展阅读

巴黎和会上的六位风云人物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缔结和约的分赃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27个,与会的各国代表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中国是战胜国,也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徵向祥/驻美公使顾维钧等5名”全权代表”参加.和会涌现了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威尔逊、奥兰多、牧野、顾维钧等六位风云人物,其中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威尔逊成了和会的主宰,被称为巴黎和会“三巨头”。

老虎克里孟梭是法国顽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曾两度出任总理。他的政治手腕狠毒,在议会质询时,发言咄咄逼人,富有煽动性,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手”。在巴黎和会召开时,被推举为大会主席,为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他竭力主张肢解德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当其他国家提出异议时,他不是拍案反对,就是以推出会场相威胁,使会议多次陷入僵局。但是法国的实力有限,“老虎”也不得不向自己的盟国作出一些让步。

狐狸劳合•乔治是英国自由党领袖。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而荣膺“狐狸”之外号,列宁称他为“愚民部专家”。巴黎和会召开时已有30年从政经验,在和会上任副主席。这位机灵矮小的威尔士人实在令人难以捉摸,他为维护欧洲大力的均衡,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玩弄各种手段,使英国的企图基本得逞。

百灵鸟威尔逊是一个固执己见的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民主党人,曾连任两届美国总统。因博学多才、善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在巴黎和会上,他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根基不稳,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顿时章法大乱。

无足轻重的奥兰多,在巴黎和会上任副主席,他对意大利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是滔滔不绝,对其他问题则少开尊口。

沉默的小伙伴牧野,日本内阁大臣。以全权代表身分出席巴黎和会。在和会上,他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据理力争的顾维钧,中国职业外交家。他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巴黎和会。针对日本代表的无礼要求,他据理力争,驳斥日本代表的狡辩。他那坚决的态度,流利的口才,有力的论辩,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福煦车厢

福煦(1851—1929)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1918年9月,德军领导人发表声明,要求签订停战协定。不久,德国发生了十一月革命。出于对德国革命的恐惧,11月5日,协约国同意在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的基础上同德国开始会谈。11月8日,福煦代表协约国在贡比涅森林接见了德国代表团。他下令宣读了协约国提出的停战条件,并要求德国必须在72小时之内答复。经过几天的谈判,德国只从协约国方面得到了微小的让步。11月11日法国时间凌晨5时,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11时,各战胜国鸣放礼炮101响,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次大战后,福煦车厢被放入了博物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以闪电战迅速攻占了西欧一系列国家,法国也未能幸免。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法国政府中的投降派占了上风。6月21~22日,法德举行停战谈判。根据德方的指定,谈判地点就设在一次大战德国战败后于1918年11月11日签订停战协定的同一地点的同一车厢内。6月22日下午6时50分,法国代表进入1918年德国签订停战协定的那节车厢,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此后,福煦车厢作为战利品,被德军运到柏林。后来在美英盟军轰炸柏林的时候,这辆车被炸毁了(另一说法是,希特勒为了免于德国战败时再一次丢脸,下令炸毁了福煦车厢)。

参考答案

A级 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1.B 2.A 3.C 4.B 5.A 6.A 7.D 8.C

B级 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1.A根本点实际上就是争夺的焦点。B项具有较大的迷惑性。“赔款和殖民地”似乎是根本性问题,其实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才是根本点。C项对德控制权并无多大争执。D项是在巴黎和会以后的事情,与题意无关。2.A 此题涉及到中外历史知识,中国因主权问题而遭人民反对,美国未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两国未签字。3.D D项属于《五国条约》的内容,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4.B 课本中有明确交待。5.C 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是受害国,英国、日本侵略权益相对削弱,故美国获益最大。6.C 要求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侵略扩张,A、B、D显然不符合题意。

7.(1)《九国公约》 华盛顿会议(2)“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3)调解美日的矛盾。(4)表面上看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没有任何改变。

8.(1)《凡尔赛和约》及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2)《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因为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威廉希尔app 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历史下学期一单元检测题:俄国十月革命检测试题”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