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第一章教案:教案九一八事变

编辑:sx_xingt

2013-03-14

【摘要】鉴于大家对威廉希尔app 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第一章教案:教案九一八事变”,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历史第一章教案:教案九一八事变

第一章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其影响。

3.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及其表现。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介绍,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特点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以现实中的新闻报道导入新课,营造一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愤慨的气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本节课需要着重进行理性分析的内容并不多,仅有的一两个分析点也较容易,因而可以给学生较多的自学时间,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适当地做一些梳理工作即可。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重要步骤,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是不容篡改的。当今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右翼势力的猖狂活动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惕。

2.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仇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责任感。

3.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关头发表宣言,发出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符合全民族的利益,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举起了抗日大旗,他们的爱国之情、英勇抗敌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

难点: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

解决办法:

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上台后精心策划的重要侵略步骤。通过讨论、材料分析、学生即兴表演等手段,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可以从不同阶级的本质来分析。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本质决定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也要维护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中国人民,从整个民族利益出发,掀起了抗日斗争的浪潮。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也举起了抗日大旗。这一切,与蒋介石集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的沦亡,日本法西斯势力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不是一盘散沙,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英雄气概和强大的力量。

【教学渗透点】

1.对于当今日本历史教科书、齐齐哈尔化武中毒等相关现实问题的认识。

2.对于国际关系准则的认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通过课外书籍、互联网、教科书等媒介,让学生:

1.了解历史上和当今现实社会中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

2.了解日本政治地理概况。

3.了解东北的地理特点和现状。

教师:

1.搜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历史图片。

2.制作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图的多媒体动态演示课件。

3.音乐磁带《松花江上》。

4.搜集教学所用的材料,制成幻灯。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

1.文字:2003年8月4日凌晨4时,齐齐哈尔市某开发公司在该市一处工地施工时从地下挖出5个金属桶,其中一个不慎被当场挖破,桶内的油状物溅出并渗入土中。上午9时,两个民工买下这5只金属桶,并对其进行了切割,又造成两只桶内的油状化学物品外泄。这两个民工将金属桶全部转卖给当地居民区内的一家废品收购站。由于挖出金属桶的工地上被污染的残土被清运到几处地点,造成污染扩散。晚6时,有三人相继发生头痛、眼痛、呕吐等症状。晚8时,市公安机关接到报案……据专家鉴定、侦检和化验分析,最终确定“8·4”毒剂伤人事件的有毒化学物质为“芥子气”,是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毒剂。截至17日上午11时,受害者人数为43人。

2.图片:受害者身体被毒剂烧伤的相关照片。

──以上均摘自《人民网》

师:这就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在近代历史上,日本先后两次大规模侵华: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举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特别是后者。

我们在谈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总要提到九一八事变,这是一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有着巨大影响的事情。今天,我们将再一次关注九一八事变本身,并对事变在当时中国社会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及国共双方的态度、行为进行较为深刻地学习和认识。

【新课教学】

师: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不是偶然事件?

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前的准备,分小组进行思考、讨论。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引导归纳:

师:对于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日本帝国主义或迟或早总要发动侵吞中国东北领土的战争,而历史发展到1931年,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几乎成为日本政府的燃眉之急,并且日本认为此时具备发动战争的各种有利因素。

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有关田中义一密奏的材料,我们知道日本早就有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其计划是先据有台湾,后吞并朝鲜,再夺取中国东北,之后征服中国。占有或完全控制中国东北,是日本侵略中国计划的重要一环,而东方会议的召开说明在1927年日本已把夺取满洲(中国东北)置于日本控制下提到了侵略日程上来。所以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既定的侵略方针的必然结果。

1929年10月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样席卷了日本,使其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在经济危机中大量工人失业,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日本的政治危机;日本本国资源匮乏,经济自救能力相对较弱;日本统治者为摆脱自身危机,转移日本人民视线,加快了对华侵略的步伐。因而,到1931年,日本迫切地需要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所以,日本帝国主义垂涎已久的、并且有着相当数量的日本关东军驻扎的东北,便成了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首选之地。

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与美、英等国家的侵华利益是有矛盾的,但此时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正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而且,东北也不是美、英等国侵华利益的重心所在。而一直视中国东北为己有的沙俄(此时为社会主义苏联)正在国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元气还没有恢复,所以,它也不愿在这个时候在中国东北与日本较量。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已认识到,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对峙的局面。此时,蒋介石集团正集中重兵在中国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对于日本在这个时候发动侵略战争的各方面有利因素,当时的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曾有较精辟的说明。

投影显示:

本应繁熟察帝国存在及充实一等国地位,势非来此世界金融凋落,露国(苏联)五年计划未成,支那统一未达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三十年经营之满蒙,……

师:见时机成熟,日本便在1931年七八月间制造了一系列的挑衅事件,但蒋介石严令东北军“遇有日军寻衅,务须慎重,避免冲突”。所以,中国军队没做出任何反击行为,最后,日本的关东军在1931年9月18日夜制造了一个借口,导演了一幕自编自演的历史话剧,发动了战争。

投影显示:

l.文字:以下是柳条湖事件的参加者花谷正写的回忆录中的一段话:“18日夜……岛本大队中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离兵营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摘自[日]《文献昭和史》

2.图片:柳条湖南满铁路被炸现场、日军制造的伪证等相关图片。

师:投影所示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

生:柳条湖的铁路是由关东军炸毁的,与中国军队没有任何关系。

师:但日本关东军却贼喊捉贼,诬称中国军队破坏了南满铁路,袭击了日本守备队,于是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面对日军的进攻,广大东北军将士义愤填膺,准备与其决一死战。然而,此时正准备去江西督师“围剿”红军的蒋介石,却向东北军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

投影显示:

蒋介石给东北军下达的“不抵抗”命令手迹的图片、张仃的《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漫画(《中学历史教学》2002.10)。

师:东北军执行蒋的命令,不战自退,导致东北三省沦亡。兵力大大少于东北军的侵华日军,竟然迅速吞并了相当于日本本土三倍的中国东北,这是为什么呢?

生: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师:那么,蒋介石是怎样为其“不抵抗政策”辩护的呢?我们又如何认识其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实质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课后的四则材料,并讨论所提问题。

教师应参与讨论,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整个讨论时间不超过5分钟。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进行归纳。

师: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有:①认为中日双方实力悬殊,中国战则必败。②担心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日斗争中发展壮大。③认为国联会制裁日本。④认为交出东北,可确保其他十八省的安全。上述四点大多是蒋介石为其妥协退让的辩解。蒋介石不抵抗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所代表和维护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始终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由于国联的姑息,蒋介石的不抵抗,日本很快占领东北三省,并于第二年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投影显示:

1.文字: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3月8日,溥仪在一伙日本特务、汉奸和清朝遗老的簇拥下,来到长春。3月9日举行就职仪式,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此前,溥仪就与日本签订了一个密约,把权力完全交给关东军司令部。

9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承认“满洲国”。“满洲国”的整个政权,由日本外交、行政、军事、铁路等驻东北的机构联合控制,其国务院中的各部,由汉奸任正职,日本人作副职。日本人驹井德三任国务院总务厅总务长官,掌握各部一切实权。凡有命令,不经该部签字盖章不能执行。

2.图片:《膝下图》

师:上述材料说明,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下的傀儡政权,溥仪只是一个牌位,一个摆设而已。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伪满傀儡政权对中国东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使东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

师:每个经历过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蹂躏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对这段历史,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采取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态度,积极推动、发展中日两国间长期和平、友好的睦邻关系。但是,战后50多年来,日本政府并没有对侵略战争进行认真地反思,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诸如教科书等问题上歪曲历史、误导国民。日本政府对待侵略的错误历史观必然导致其国内右翼势力的膨胀,为中日关系乃至世界和平埋下隐患。

师:为了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内容,下面即兴表演一个历史小话剧。

历史小话剧:选出若干擅长表演的同学,分别代表张学良、蒋介石、日军、国联、溥仪,以刚刚所学内容为题材,即兴表演。教师和同学们充当评委和观众,选出表演最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即兴表演,较好地表现了各方的微妙心态,这说明同学们已经深刻理解了当时的国内国际状况。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日益深重,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的呼声。不甘做亡国奴、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东北到南方的福建,到处都有抗日的旗帜。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一小节,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态度和政策。

生:谴责日本的侵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发动群众,直接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师:是啊,党在当时的态度是抗日反蒋,虽然提出发动群众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方针,但并没有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这点希望同学们注意。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中关于东北抗日武装的内容,指出主要抗日武装的名称。

生: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军。

师:其中在党的领导下的是什么?

生: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军。

师:抗日义勇军主要指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部分未撤走的东北军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楷体字部分内容和“东三省各联合会宣言”。

我们可以看出,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充分体现了东北人民不甘做亡国奴,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然而,由于没有正确的政治纲领,缺乏统一组织和领导,到1933年,30多万人的抗日武装队伍仅剩下几万人了。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却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由游击队发展为人民革命军,再到抗日联军,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点,而抗日联军的称号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联合各阶级、各阶层的抗日力量共同抗战的统一战线策略。

投影显示:“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图”的动态课件。

师:东北抗日联军是党领导下的统一的抗日武装,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从1931年至七七事变前后,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共歼灭日伪军4.4万余人,为民族解放斗争做出了贡献。中国共产党有着坚定而积极的抗日态度,并领导了卓有成效的抗日斗争,这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特别是那些在艰苦条件下顽强抗敌的英雄们,如杨靖宇将军等,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还激励着我们。

投影显示:抗日联军艰苦作战的相关图片。

师:我们可以说,在东三省沦亡后,东北的抗日斗争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中国广大的中间人士(民主人士)抗日斗争的情况。

投影显示: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20世纪30年代的进步团体。1932年夏秋之间,宋庆龄、蔡元培等发起筹备,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总会设在上海,宋庆龄为主席,蔡元培为副主席,杨杏佛为总干事。1933年1月,该会先后在上海、北平设立分会,各有会员四十余人,多为文教、科学、新闻、法律界知名人士。该会以反对国民党迫害,营救爱国的政治犯,争取人民议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为宗旨,曾公开揭露、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多方设法营救被国民党当局非法监禁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并与上海近三十个进步团体组成御侮自救会,反对国民党对日本侵略者的妥协投降。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被特务暗杀,该会被迫停止活动。

师:民主人士出于对日本侵略和国民政府的退让、反共政策的不满,也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以国民党内知名人士、爱国学者为主体自发组织的一个爱国团体,它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了国民党内爱国将士的强烈不满,他们也加入到了抗日救亡的运动中。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投影显示: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就义诗》

师:当时表现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抗日要求的两件大事是: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建立及斗争、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及斗争。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是国民党爱国将军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的抗日队伍。他们收复多伦的战斗,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然而由于蒋介石的破坏并勾结日伪军夹击同盟军,同盟军最后失败。投影所示的诗歌,就是吉鸿昌就义前的愤慨与呐喊,表现了革命者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树起的是联共抗日反蒋的大旗。这主要是因为:①民族危机的加深使爱国官兵奋起抗日。②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到福建“剿共”,企图使之与红军两败俱伤,迫使十九路军转而反蒋。③中共抗日的主张,使十九路军走上联共抗日反蒋的道路。蒋介石害怕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斗争中联合和壮大,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导致福建革命政府坚持了不到两个月,最后失败。

国民党内爱国力量同中共合作抗日的情况说明中日民族矛盾正在上升,日本帝国主义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而蒋介石对抗日力量的态度决定了当时抗日与反蒋是结合在一起的。

投影显示:

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这突出表明了当时( )

A.红军与抗日反蒋力量结成了统一战线

B.中华民族已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C.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尚未全面推行

D.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存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抗日停战协定》虽体现了停战、一致抗日的合作要求,但不能说统一战线已形成,统一战线有组织上、斗争纲领上的更高要求;1933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尚未开始,说“中华民族已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不恰当;1933年执行“左”倾错误路线的王明等已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因此C项错误;正是由于民族危机加深使爱国官兵抗日反蒋,这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十九路军在福建“剿共”不利,损失很大,因而要与红军停战,这反映了阶级矛盾,李济深、蔡廷楷属国民党内反蒋势力,而蒋介石企图以“剿共”来削弱十九路军,使其与蒋的矛盾加深,因此福建事变本身也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所以D项正确。

【课堂小结】

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政治形势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日本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反对日本侵华的民族革命斗争正在成为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主要斗争。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的号召,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坚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课后作业】

以“若东北军坚持抗战,结果……”为题,课后展开分组讨论,进行研究性学习。下面提供若干观点,以启发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同学们应大胆去分析、辩论,最后形成书面文字。

观点:

1.如东北军坚持抗战,必将粉碎日军进攻,使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无限期搁置起来。

2.如东北军坚持抗战,可能迟滞日军侵略计划,但不可能改变历史的结果。

3.这场战争是一块旷日持久的战争,无论是东北军保有东北,还是日军占领东北,东北都将成为一片废墟。

4.战争将超出东北范围,全民族的抗战提前到来。

5.战争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6.战争将在客观上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威廉希尔app 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历史第一章教案:教案九一八事变”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