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第二节教案: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

编辑:sx_xingt

2013-03-14

【摘要】鉴于大家对威廉希尔app 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第二节教案: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历史第二节教案: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

2、九一八事变;

3、伪满洲国的建立;

4、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其影响;

5、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及其表现。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3、 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介绍,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特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重要步骤,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是不容篡改的。当今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右翼势力的猖狂活动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惕。

2、 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仇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责任感。

3、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发表宣言,发出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符合全民族的利益,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举起了抗日反蒋的大旗,他们的爱国之情、英勇抗敌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

教学难点: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招待会

今年是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35周年,中日两国举行了很多活动,包括前段时间在北京的文化交流系列活动。这是温家宝总理参加纪念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35周年的招待会。之所以说是35周年,是因为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之后中日两国宣布两国关系正常化。

(多媒体展示图片)毛泽东与田中角荣会面

在中日关系中,首相访华是相当引人注目的字眼,当年田中角荣访华是冒着被日本国内右翼分子暗杀恐吓的威胁,自田中角荣后,有多位首相都曾经访华,我们知道,现在新任首相福田上任不久,就宣布希望近期访华。在曾经访华的日本首相中,有位前任首相格外有意思,他就是去年刚去世的桥本龙太郎。

(展示图片)大家看图片上的文字可以了解到,桥本龙太郎的政治行动经常让人感到出人意料的,没当首相前,他会去参拜靖国神社,任首相后,即刻访华,甚至还到了沈阳九一八纪念馆,这中间的转变很大。

(展示图片)桥本龙太郎参观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桥本在九一八纪念馆外接受采访时说“以和为贵”。这是很有意义的,桥本龙太郎在中日关系上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便是他是第一位参观九一八的日本首相。这一点往往被强调,这也告诉我们九一八在中日关系史上的影响。那么,九一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影响中日关系。下面,让我们加入本节课的学习。

(多媒体展示)九一八事变

关于九一八事变,在初中的历史课上,大家已经学习过,下面我们请位同学来谈谈你所知道的九一八事变?(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炸毁铁路,并诬称是中国军人所为,以此为借口,攻打东北军,进而强占东北三省。

回答的不错,看来大家对于九一八事变还是有所了解的,下面,我们首先通过一段视频资料,更为详尽地了解“九一八事变”。

(播放视频资料)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已经基本上了解的九一八事变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下面我们就从学习历史的四部曲(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入手,全面理性的把握九一八事变。

(板书)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首先,关于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老师想请问一下大家,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呢?

(学生回答)必然的

既然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是必然的,那依据是什么呢,我们常说要论从史出,那我们就要来寻找一下根据。老师翻阅了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相关背景,发现了一些史料。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多媒体展示)日本东方会议的图片

日本制定的侵华政策材料:

“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田中奏折》

“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

——《对华政策纲领》

从以上展示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必然的,因为这是日本既定国策的必然结果。

(板书)①日本既定国策的必然结果;

既然日本要发动这样的一场侵华战争是必然的,那么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会选择1931年这个时间呢?

(学生思考)经济危机

1929年~1933年,世界范围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不同国家应付经济危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我们都清楚,美国主要是通过罗斯福新政,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举措摆脱了经济危机,经济得到了回复并逐步走向了繁荣;而另外了一些法西斯国家,比如日本,则采取对外发动战争的手段企图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转嫁危机。

(板书)②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转嫁危机;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日本得以发动这样一场侵华战争又有着哪些有利因素呢?首先,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国内,当时中国正在忙着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内战

(板书)③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很好,当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正忙于围剿红军,他认为红军才是心腹大患。对日本的政策是妥协、退让,尽量避免冲突。我们再将目光投向世界,世界正发生着什么呢?

(学生回答)经济危机

(板书)④欧美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是的,刚刚我们已经提到了,这一时间,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这也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提供了可趁之机和有利条件。

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多媒体展示)九一八事变经过示意图

战后一片废墟的东北军北大营 图片

讲解: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1932年1月3日,占领锦州;2月5日,占领哈尔滨。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板书)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结果: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不战自退。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国民政府在东北的关东军人数有20多万人,而当时日本军人的数量仅仅只有1万多人,日军为何如此迅速的占领东北了呢?

(学生回答)蒋介石不许抵抗

因为蒋介石采取的是一种不抵抗的政策,大家肯定有疑问,为什么蒋介石要采取不抵抗俄政策呢?下面我们就从下列的几则材料中去寻找答案。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述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逐条分析,材料一:蒋介石认为国力不如日本,抵抗会招致亡国;材料二:寄希望于国联的调解;材料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立场决定了要实行不抵抗政策;材料四:出卖东北,以保全国,苟且偷安。那么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哪一点呢?

(学生回答)第三点

正是由于蒋介石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也就决定了他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

(多媒体展示)张学良图片

这就是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传奇色彩人物,东北易帜、九一八、西安事变是他一生中的三大事件。当时掌握整个东北军军事力量,因为不抵抗日军导致东三省的沦陷而遭到当时国内批评,据张学良晚年回忆,他当时没有认识到日本人灭亡中国的野心,如果知道日本侵华的计划,他是拼命也要阻止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的。这是这一系列必然和偶然因素,最终造成了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本扶植末代皇帝溥仪作为满洲国皇帝。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溥仪只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傀儡,而实际的权利掌握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手里。

(多媒体展示)溥仪在特务汉奸的监视下到达长春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伪“满洲国”诏书。

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

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过程和各方之间的微妙关系,下面我们有请我们班的几位同学来表演一出历史剧——“九一八事变”。

(多媒体展示)导演:胡扬健 演员:蒋介石(胡扬健饰) 张学良(梁晔饰) 日本军官(覃斌饰) 日本小兵(刘畅、乔全饰) 中国军人(谭枭、刘荣誉饰) 张学良副官(常熠帆饰) 国联(秦余饰) 溥仪(黄东皓饰)旁白:韦昱琦

(学生表演)

非常感谢几位同学的精彩演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逐步矛盾上升。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板书)影响:民族危机加深,中日矛盾开始上升;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二个子目——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板书)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民族危机加剧;

②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引起全国不满;

③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发动。

分析原因,由于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此时,蒋介石国民政府却不顾人民利益,实行不抵抗的政策,遭到了举国上下的不满,人们纷纷组织抗日。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积极组织和发动抗日活动。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的内容,找出各个阶层抗日的表现,完成表格。

(多媒体展示)

中国共产党

东北人民

爱国民主人士

国民党内爱国力量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

请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回答)中共:发表宣言;组织抗日游击队;组织抗联。(板书)

回答的很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同日本共产党首先发表宣言。其主要意思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立刻撤退东三省的日本海陆空军”。

(多媒体展示)《中国、日本共产党为日本强占东三省宣言》

并且积极组织抗日游击队,对抗日军。还有就是组织抗联。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课本上特别提到了三个主要领导人,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我在这着重说一下杨靖宇。

(多媒体展示)杨靖宇图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关于他的故事初中的时候老师应该都介绍过,他被日军包围后,只身一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敌军周旋了五昼夜,最终中弹身亡。敌军觉得很奇怪,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杨靖宇何以存活了那么长的时间呢?于是在找到尸体后,一名日本军人剖开了杨靖宇的腹部,里面没有半粒粮食,胃里全是棉絮、草根和树皮。这名日本军人叫岸谷隆一郎,为此事一生都受到了良知的折磨,回国后,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剖腹自尽。在临死前,他留下了一份遗嘱,上面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日本天皇发动这样的一场侵华战争或许是错误的,因为中国有着杨靖宇这样的军人,中国是绝对不会亡国的。”的确,正是一批批像杨靖宇这样的共产党员,这样的军人,我们最终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甚至是解放战争的胜利。

接下来,东北人民?

(学生回答)东北抗日义勇军(板书)

爱国民主人士?

(学生回答)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板书)

(多媒体展示)宋庆龄图片

讲解:1932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庆龄任主席。主张: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作用: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民党内爱国将领?

(学生回答)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板书)

最后我们通过表现来分析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首先,抗日救亡运动不仅仅在东北、华北、福建也都有活动,从这可以看出,第一点是范围广;第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阶级阶层都参与其中,可见,参与阶层广泛。第三呢,由于蒋介石执行的是不抵抗的政策,在抗日的同时还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反蒋。第三就是:抗日同反蒋相结合;这也是最大的特点。

(板书)特点:①范围广;②参与阶层广泛;③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板书展示)

课堂练习:

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既定的政策所决定的;

B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

C中国内战,给日本以可趁之机;

D欧美各国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2、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

B东北抗日游击队

C抗日联军

D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3、下列关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 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B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的面目;

C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表明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请学生回答)

总结:历史是已经画上句号的过去。处于今天的我们常常喜欢说“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了解中日两国百余年来的关系史,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居?正如白岩松在节目中给我们留下的思考:分别代表了过去、未来的壁画。我们,向左?向右?或者说,向前?向后?

史学可以明智。但如果我们不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悲哀的就不仅仅是历史。和平的钟声要长鸣,更要震荡在心里。

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威廉希尔app 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历史第二节教案: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