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7-14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的看法是科学上急不得,你不发展到那一步,你说一定让他做出准确的预报,是办不到的。
记者:这么说来,地震能不能预报和地震能不能预测直接相关。我们的地震预测水平是怎样的?
何永年:据我所知,地震预报在全世界都没有得到解决。虽然有报道说,中国在短临预报方面是世界领先的,但是我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我们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已经摸到了规律,如前震—主震型地震,迄今为止我们预报最准确的一次地震——海城地震就属于这类地震。而唐山地震和这次的汶川地震,国家地震局的确没有事先发出预警,那是因为这两次地震都没有前震,因此,作为地震预报的主要指标拿不着,当然就不可能预报了。
人类对地球的了解是很少的,人类有记录的地震次数与地球本身的年龄不成比例;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人类目前向地下打钻最深才达到12公里。因此说,所有地震的过程都是科学家们推测出来的,真正是怎么样的谁也不知道。往往用某种手段预测地震,这次灵,下次就不灵了。
周秀骥:地震研究、地震台站肯定都要搞下去,但是根据气象预报发展的经验来看,那是一年两年不能解决的。下地没那么容易,因为它太艰苦了,地底下怎么去搞台站?卫星遥感也只能看到地表一层,看不到地底下,所以提供不了三维资料。数字模拟吧,计算机再大,你没有基础资料,依然没有办法做预报。
黄相宁:目前多数人都说地震是不可能预测的,但是我和另外少数人却认为可以预测,只不过准确率不高,我们所做的临震预测的准确率平均为30%左右,年度预测准确率平均为40%—50%。因而大地震最好报3次以提高准确率。此外,我们预测的准确率不高也有数据来源太少的原因,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地应力台站相继撤销,我们借以收集地震信息的手段就大受限制。如果有关方面能支持我在华北地区建10—20个群众观测站,我能做到6.0级以上临震预测不漏,但不能保证错报和虚报。
记者:从哲学层面上看,地震到底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呢?
刘华杰:地球是活动的,地震是地球的一种常规的内动力地质过程,说白了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其发生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因果过程,没有超自然的因素。地震跟下雨、霜冻等一样,普通得很,也有规律可循。
人们对地震现象的认识不能说一点没有,也不能说完全搞清楚了。人类关于地震长期以来既积累了大量经验事实,也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可以明确地说人类对地震现象一直在进行研究,不过是进展不快罢了。因此,地震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它是部分可知的。部分可知,是指在目前以及相当长的将来,人们对地震知道一些,但并不是很了解。没有任何决定性的理由阻止人们对地震进行各种研究(包括科学研究和其他的研究)。
记者:今后国家应该如何对待地震预测这件事?
秦大河:天气预报只可以报到七八成,特别是降水。我当气象局长期间,每年第一次下雪都搞得预报员苦不堪言。地震预测和短期气候的预测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务院也没有要求中国气象局短期气象预测必须要公开,也没有要求地震预测一定要公开,只是作为内部信息,发给决策领导参考。科学的进步使得天气预报稳步向前发展,依靠科学技术,是我们毫无疑问的事情。
黄相宁:地震预测上经验十分重要,委员会里的这些人大多经历过1966年到1976年以及1985年到200 1年这两段地震活跃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地震预测经验,但是国家的体制是60岁就退休,这就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损失。我们很希望国家能派人跟着我们一起摸爬滚打,我们好把一生积累的经验传下去。
以上就是高一地理重点知识点:三大因素决定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的全部内容,更多高中学习资讯请继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
标签:高一地理知识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