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政治 > 高三政治知识点

高三经济政治考点解析

编辑:

2016-04-05

(1)是什么?

目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2)怎么做?

党和政府: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企业:要遵守法律法规;要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劳动者:要提高职业技能和劳动素;要遵循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积极实现就业)。

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评述案例)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8权

维权途径: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加强监督,加强劳动保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企业:企业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诚信经营,严禁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个人: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分配专题高频考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与税收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侧重于其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侧重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1)区别: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公有制经济是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国家对其采取的态度不同。

(2)联系: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重点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的收入

(5)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6)发挥财政和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公平。

(7)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评议某项目,说明)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方面;

(2)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治安、司法等方面;

(3)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政府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支减税、或从紧的财政政策:减支增税、或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分析)----重点:作用及计算

增值税--特点:只对增值额征税,实行比例税率;既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又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行为。作用: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实行比列税率,基本税率为17%。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并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但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11项,按应税项目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对工资薪金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关于我国的税收:备考重点

税收的特点: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税收的种类;重点复习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公民违反税法的4种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公民要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交换专题高频考点: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而不是计划。

(2)通过市场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这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这一前提条件。

(3)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如水利设施等公共物品由政府投入,就可选择该原理作为经济学依据。

(4)要注意区别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不同:自发性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别人利益;盲目性是自己不了解市场的供求信息情况导致自身利益受损;造成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则属于滞后性。

(5)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需要加强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具有2个优点:①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市场竞争使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市场主体充满活力),推动科技和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复习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你认为应该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1)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的优势,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2)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力资源优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强有力、更有效,要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怎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不限定主体的措施类设问题型--应从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个人三方面回答)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解析事例,说明)--重点

(1)为什么?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不能调、调不着、调不动);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调不准);加强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是什么?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四大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怎么办?国家通过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A.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等方式,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一般是间接调整,一般不采取强制的方法;具体内容有许多种,如价格政策、供求机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利率调整、贷币政策、制定计划等。

B.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经济立法(法律、法规)和经济司法等方式,规范经济活动和市场秩序,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它具有法的强制力。

C.行政手段是依靠国家权力,用行政命令、行政指示、行政指标、行政规定等方式来调节和管理经济。通过审批、审核、核定来实现,它具有行政强制力,一般是直接调整。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内涵:

(2)具体措施:

答:①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具体是:“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转变”(重点记忆):

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需求结构)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产业结构)

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素投入结构)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用全面的观点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应对措施

(1)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3)积极作用: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消极影响: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消极影响是次要方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5)应对: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WTO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此外还包括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基本原则。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明确)

(1)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正确态度: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B.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C.基本目标: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D.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要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3)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具体方式和意义

A.4种具体方式:到境外直接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海外并购组建跨国公司。

B.3点意义: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强与世界的经济技术合作,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资源;有利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三经济政治考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2016学年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点

2016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知识点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