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5
三、简答题(共25分)
31.2010年7月2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纲要提出的今后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2分)
(2)列举我国政府为实现教育公平所采取的措施(2条)。(2分)
32.有经验的造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老猎手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汽车修理高手一听声音就知道毛病在哪里……正所谓“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
请用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简要回答:为什么“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6分)
3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什么经济作用?(4分)
(2)用矛盾的观点回答,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什么要坚持“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4分)
34.2011年1月18日至1月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次访问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积极推动了中美关系向前发展。
请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我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7分)
四、分析说明题(共36分)
35.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了多次讨论,还广泛征求和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国务院将根据党的《建议》,起草“十二五”规划草案。全国人大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于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国务院将组织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与此前的规划相比,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14分 )
36.
注: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请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图表1、2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6分)
(2)选择一个经济学原理,说明解决图表2所反映问题的意义。(4分)
(3)温家宝总理指出,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良知。请就政府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提出你的建议(两条)(2分)。
37.小赵同学在学习哲学时,遇到一个困惑:都说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现代技术却可以种瓜得豆;特别是无性繁殖的克隆技术,使繁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不是说明规律是可以被改变的吗?对这一现象小赵同学感到不解。
请用“探索规律 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为小赵同学解除困惑(10分)。
五、论述题(20分)
38.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稳定物价是201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运用经济常识阐述我国政府做好“稳定物价”这件头等大事的必要性。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政治学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共42分,每题2分。每题只能选一个选项)
1.D 2.A 3.C 4. A 5.B 6.D 7.C 8.C 9.B 10 .C
11.A 12. A 13.C 14.C 15.B 16.D 17.B 18.C 19.A 20.D 21.A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7分,每题3分, 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选项。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部分选对得部分分,但有错选的,该题不得分)
22.BD 23.CD 24.AB 25.CD 26.BC 27.ACD 28.AD 29.BD
30.BCD
三、简答题(共25分)
31.(1)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2分)(2)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
32.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3分
(2)“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正是体现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人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同外界接触,才能接受事物发出的信息,外界事物才能反映到人脑中来。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对象的同时,才能认识客观对象,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分
33.(1)对企业深化改革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4分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利于生产” 和“保障基本生活”是对立的,同时又存在着统一性,“有利于生产” 为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提供物质基础,“保障基本生活”能够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4分
34.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美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是我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基础。3分 加强国际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2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坚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2分)
四、分析说明题(共36分)
35.(14分)答案示例:
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分
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说明党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 3分
“十二五规划”建议广泛征求党内和各阶层、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体现了党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也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分
全国人大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审议通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国务院将组织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说明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也说明党坚持依法执政,经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4分
“十二五”规划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说明,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分
36.(12分)
(1)2002年与2009年,企业盈余、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下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在增加,但是差距在扩大。6分
(2)4分
答案示例一: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劳动者在利益和权利分配上实现公平,能激发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追求更高的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答案示例二: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 解决社会公平,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
(3)初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采用多种手段调节收入差距;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答出两条即可)2分
37.(10分)答案示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可以借助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4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种瓜得豆、克隆技术的出现,并不是对规律的改变和创造,而是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事物固有的属性和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形式,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某些具体条件,为人的预定目标服务。这正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的表现。6分
五、论述题(20分)
38.答案示例:
“稳定物价”事关我国宏观经济平稳科学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作为头等大事,放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
做好“稳定物价”这件头等大事是由市场经济的作用决定的(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价格能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使其达到大体平衡,保证整个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市场物价大幅波动会造成供给与需求的严重失衡,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稳定物价”就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做好“稳定物价”这件头等大事是由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的(改善民生的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物价与民生息息相关,物价连续大幅上涨,意味着货币贬值,工资缩水,实际收入水平下降,降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稳定物价”,就是要确保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做好“稳定物价”这件头等大事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社会稳定的需要)。如果任由物价连续大幅上涨,将会导致市场价格信号紊乱和供求关系失衡,引起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恐慌,容易引发抢购等非理性行为,扰乱市场秩序,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稳定物价就是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稳定社会。
【总结】高三政治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大家要多练习,多整理,才能多进步。希望大家在威廉希尔app 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标签:高三政治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