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0-25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1:2010年11月8日,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1)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提高公信力?
材料2:2010年,从方舟子被袭到提问广州亚运,从曝光常德抢尸、“腐败书记日记门”到“我爸是李刚”,在一件又一件热点议题中,微博都显示出强大的网络信息放大功能。网络舆论对推动公共事件逐步解决,对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要注意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利弊两重性。
(2)请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如何认识和利用网络舆论?
解析:第(1)问考查政府的公信力,涉及到政府要依法行政、要主动接受监督等。第(2)问考查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把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回答。
答案:(1)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政府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廉洁、高效、令行禁止,有错必纠。政府要自觉接受社会、人民群众、司法机关等各方面的监督。
(2 )①矛盾主 次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有利有弊;网络使百姓拥有了话语权,使政府通过网络舆论了解民意,对国家发展起促进作用;同时也要注意有些网络舆论有虚假性、误导性,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②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对待网络舆论应该兴利除弊,运用法律和道德加以规范,使“利”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促进社会的进步。
③作为公民要正确分析网络舆论,利用网络舆论促进社会进步,做文明有素养的网民。 总之,对于网络舆论的认识和利用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2011•济南模拟)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近年来,我们的党和 政府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图1 2005~2009年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对比
图2 2005~2009年我国劳动报酬和企业盈余占GDP比重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接近0.48。
材料2: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友交流时指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1)揭示材料1中图1和图2(含注)分别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图中反映的问题?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依据。
解析:第(1)问考查如何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结合学过的知识可联系到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两个“比重”、协调三个转变等回答。第(2)问考查政府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的依据,要紧密结合政府的有关知识回答。可联系到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
答案:(1)①图1反映了2005年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增速高于 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图2表明2005年以来,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个人收入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
②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 度保证。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合理运用财政、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2)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全面履行好管理和服务的职能,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③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
④政府用权必须接受监督。这既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手段,也是人民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总结】高三政治复习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高三阶段不要慌张,做好每一步的计划,认真复习,也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大家加油。
浏览了本文的读者也浏览了:
标签:高三政治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