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政治 > 高三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历史唯物论

编辑:sx_xingt

2013-03-05

【摘要】鉴于大家对威廉希尔app 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政治教案:历史唯物论”,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政治教案:历史唯物论

【专题十】

历史唯物论(知识再现+考点扫描+考题训练)

一、知识再现

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

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注意两重性)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反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反作用 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历史唯物论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这一趋势通过不断解决人类

社会基本矛盾解决。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

社会历史的 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主体

方法论:树立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意义

二、考点扫描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考题训练

1、读表:《问候语的变迁》

上世纪7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 2007年 2009年

吃了吗 下海了吗 跳槽了吗 买股票了吗 买房子了吗

语言是一种味道,人们依靠它传情达意;语言更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身影。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是变化发展的

2、2010年5月,第41届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开幕。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从西雅图的“太空时代的人类”,到日本爱知的“自然的睿智”,再到上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历届世博会的主题,反映的都是当时人类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表明: ( )

①社会存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社会意识能够反映社会存在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许多家庭不愿意自己宝宝属羊,认为生肖属羊的人命运不好。生肖决定人的命运,这是一种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现在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这种思维却依然存在,这主要说明 ( )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迫切需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表明: (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

C.生产关系变化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D.改革医药卫生体制就能实现共同富裕

5、2009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

( )

①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这体现了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 )

A.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B.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改革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样做的依据是: ( )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C.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的状况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材料二: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历时两年,共收到各方面提出的意见191849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4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这部重要法律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又一典范,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说明制定《劳动合同法》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1—7 DADABDD

8、参考答案: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我国现实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客观上需要法律保护,《劳动合同法》制定有其客观必然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实施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法》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经济基础。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劳动合同法》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威廉希尔app 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三政治教案:历史唯物论”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