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补考试题整理

编辑:

2013-10-30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傅老师 贾大山

傅老师现在退休了,每天在家习字读帖,读帖习字。他的书法在县城里很有名气,商厦店铺之上,名槛古刹之中,到处可见他的墨迹。有人说他的隶书结构严谨,古朴端庄:有人说他的楷书笔力雄劲,气势开张:也有人说他博采众长,已是自成一体了。他听了,一张冷静的脸变得更冷静了,先是摇手否认,然后说:“临帖,临帖!”

这可不是故作谦虚。傅老师上小学时.就爱习字,时至今日.读帖临帖.一直是他的日课。他有一个干净的小院,雅致的书屋,窗外种了两株芭蕉,屋里养着一盆文竹:一张紫檀色的书案上,还放着一只小 香炉,无论读帖还是临帖,总要焚上一炷香,淡淡香气,令人内心清定,意念虔诚。读帖,洁手净案,凝神于一;临帖,身直头正,臂开腕平……那认真的样子,就像颜鲁公站在他面前一样,手里拿着戒尺。

傅老 师习字不惜工本,但他的字却很好求。他给人们写匾牌条幅、春联婚联,不要任何报酬,拿纸就行。一年秋天,一家饭馆开业,请朋友们吃饭,他也被请去了——那饭馆的匾牌是他题写的。大家把他让到上座,纷纷向他敬酒。他不会喝酒,便以茶代酒。理发的老潘和他碰杯时,已是半醉了,顺口说了一句:“傅老师,今年过年.得有我一副对子!,’“行,有。”傅老师说。

老潘的理发馆很小,门脸也很简陋.他和傅老师要对子,实在是酒兴所至,没话找话而已。不料那年的大年三十上午,傅老师真的拿着一副对子,来到他的理发馆里:“老潘,你还要对子不?什么时候了,也不去拿!”老潘想了半天,才说:“哎呀,一句酒话,你倒认真了,至今还记得!” “你是喝着酒说的,我可是喝着水应的呀。”傅老师说。

老潘展开那对子一看,顿时乐得手舞足蹈:清笔正楷,墨香扑鼻,字写得好,内容也好。城里有个临济寺,临济寺的大和尚每年请他写不少条幅,前来朝拜观光的日本人见一幅买一幅,一幅上百元,有的几百元,寺庙也因此有了一些收益。至于一年卖多少钱,他是问也不问的。

一九九二年秋天,大和尚找不到他了,我也找不到他了。过了二十来天,我才见到他,我问他到哪里去了,他朝东一指,说:“我到日本看了看。”原来,他应“春风株式会社”的邀请,访了一趟日本。他久居县城,别说国门,平时城门也很少出的,现在谈到出洋,却像是走了几天亲成,赶了一个集,那么平常。一个县城平民,访了日本,岂是瞒得住的?他从日本回来,名气更大了,向他求字的人就更多了。他依然是有求必应,依然不要报酬。

但是傅老师的心里也有人我是非。九月里的一天,我和他在花市看菊,一个西服革履、头发稀稀的中年人,拱着手朝他走过来说:“傅老师,久违了!…‘呵,‘无心道人’,你也看菊?”傅老师也向他拱拱手。这个人姓万,也爱好书法,自号“无心道人”。他在一个局里做事,常到四大机关行走。他不读帖,不临帖,不写春联、婚联一类的东西。我见过他不少作品,但不外三个字:“龙”、“虎”、“寿”,分别送给职务不同、年龄不同的领导干部。傅老师从来不论人非,对他却小有评议:给领导同志送一幅字无可厚非,落款“无心道人”,则可一笑也。

“无心道人”牵着傅老师的手,笑容可掏地说:“傅老师,我也想求你一幅墨宝哩。”

“好的,好的。”傅老师也笑容可掬地说,“我的字,你见过?” “见过,只是没有细读。”“没有细读,何言墨宝呢?” “慕名呀,你的字,写到日本去了!”傅老师“哦”了一声,说:“这么说,你不是慕我的名,是幕日本的名了!”傅老师笑了一阵,又说:“写什么?嘱句吧。”“‘意静不随流水转’——” “好的,好的。”“‘心闲还笑白云飞’。“好的,好的。——还写什么呢? ”“就写这两句吧,立幅。”

“好的。”傅老师从衣袋里掏出一个硬皮小本,记下他的名字和嘱句。“无心道人”又牵了牵傅老师的手,高兴地走了。我望着他的背影,心里说:“傅老师的字,你是摸不到了。”谁向他求字,他若点头,淡淡吐一个“行”字,便是真应了;他若满口“好的,好的”,并将你的名字记在小本上,你就吹了灯睡觉去吧。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对博老师的小院、书屋和他读帖、临帖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烘托了傅老师存书法艺术上的修养与造诣,为写傅老师的性格特点做铺垫。

B.理发匠老潘接剑傅老师为他写的对子,为傅老师能记住自己酒后顺口说的一句话,并且还在大年三十亲自把对于送来而乐得手舞足蹈。

C.临济寺的大和尚每年都要清博老师写很多条幅卖给日本人,大和尚因此赚了不少钱,傅老师从不计较,显示山他的大度与宽容。

D.傅老师久居县城,平时很少出门,应日木“春风株式会社”之邀出访日本,在当地实属稀罕事,但他一直想瞒任大家,可见他有一颗平常心。

E.小说以“我”为视角,生动真实地塑造了平民书法家傅老师的丰满形象:文中拉家常收的语占,富于生活气息,平实且耐人寻味。

(2)第一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清简要分析。(6分)

(3)似老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作者在文中用大量笔墨塑造“无心道人”这一形象,其用意何在?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他出身于水,一生恬静优雅似水,离去后魂归于水。而他的文字,与后世的读者同在,似水流淌不绝。

如果说作家是以丈字征服世界,那么,对沈从丈来说,前30年的文学创作,后30年的文物研究结出的果实,证实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书最多的作家之一。

在沈从文自己,无论是身外报偿还是身内所获,物质上的得失还是精神上的毁誉,从不以为意。

他一生所得收入,除维持一家生活必需的花费、社交应酬和帮助别人外,都陆陆续续花在购买书籍和陶瓷文物上。他家里曾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坛坛罐罐”.家里放不下了,便随手送人,送掉后又买。解放后索性一古脑儿全送了博物馆,不仅没有索取任何报酬,连一张收条也没留下。1982年,他收到花城出版社哥来的九千多元稿费,立即凑足一万元,寄给家乡的小学,修建一栋图书楼。然而,他也有固手头无钱而发窘的时候,且不说他年轻时为吃饭问题所作的种种挣扎,就是在他不再为吃饭发愁以后,每逢某项社会公益活动需要他捐赠时,他常常因拿不出钱来而发愁难过。

说起沈从文在丈坛上的沉浮,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典型。在这沉浮的背后,重叠着因“历史的误会”而带来的种种人生坎坷与痛苦。但他几乎从来不主动提及自己几十年来遭遇的损害与屈辱。当别人问及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时,他只是说:“我没有我的朋友受的冲击大,我只是要打扫茅房,那是普通的事,在家里不是也要打扫吗?”人们常常惋惜他不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失踪”感到遗憾,为他在第二、三次文代会上,造作家身份也得不到承认感到不平,他只是笑笑:“那未必不是塞翁失马。”

1978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后,沈从丈长期冷落的门庭重新变得热 闹起来,他构筑的言有魅力的“湘西世界”被人津津乐道,鲁迅的“他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这一评价又被人记起,学术界开始确认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地位。对这一切,沈从丈表现出惊人的平静。在谈到他的丈学创作时,他总是轻轻地挥着手:“那都是些过时了的东西,不必再提起它。……我只不过是个出土文物。”“这是因缘时会。”他强调说,“我年轻的时候,许多熟人同乡头脑都比我优秀得多,却一个个先后消失在中国近乎周期的悲剧里。就拿写丈章来说,开始时我的一支笔就笨得很,能够坚持下来,也只是比别人耐烦一点。”

对涉及个人荣辱得失的人事.沈从文表现出一种令人吃惊的宽容与平和。他宁愿记住别人的好处,而忘了别人对自己的损害。是湘西的水深深流进沈从文的血脉 ,滋润和培育着他的性格。

然而,他心头还有无法释怀的东西。这头一件便是他30余年来从事的中国古代文物研究。他常常叹息说“手头有许多题目可做,现在是来不及了”,话语中总是透着惆怅与悲哀。虽然,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已经出版,王序在他的指导下,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服饰文物专家.他的后半生事业后继有人,但他仍不满意。沈从文最害怕的是失去工作的权利。前几年,有关部门通知他去办理从历史博物馆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手续时,他误以为是办理退休手续,紧张得手足无措,只是嗫嚅着说:“我还能做点事,请不要让我退休。”

1983年,他身惠重病,几乎足不出户。对故乡的思念日夜侵蚀着他,几属家乡人的来访,都使他兴奋不已。他不间断地询问,颔首,摇头,轻轻地叹息,任何有关家乡的人事,山川风物的点滴,都不愿放过。“我能去,我还能去的!”说着,他便挣扎着要站下地来,并终于奇迹般地站立起来。“你看,我 还能去!”他孩童般得意地笑着,眼角上早已噙了两颗晶亮的泪珠。然而他终于只能在想象与回忆里,同那片熟悉的土地亲近。每当他独自静静地坐在客厅里出神,都似乎在神游故土。

静寂中,突然响起河船拍打水面的桨声,油坊里油锤与油榨相撞时爆发的声响,伴和着古老、悠长而又悲凉的船歌号子,沉沉的牛角声,水车飞转发出的“咿呀”声……

(选编自凌宇《沈从文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足(5分)

A.沈从文一生对金钱毫不在意,但为了维持日常生活开支、社交应酬、购买书籍和陶瓷文物,也有因手头无钱而发愁难过的时候。

B.沈从文的“耐烦”,意思就是忍耐,坚持不懈。面对年轻时的困窘生活,文革时的不幸遭遇,他依靠“耐烦”精神坚持了下来。

C.由于不满意自己在中国古代文物研究方面的表现,担心研究时间不够,沈从文总是害怕失去工作的权利。

D.沈从文有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的胸怀,虽历经种种坎坷和磨难,最终以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方面的成就赢得世人的尊重。

E.本文叙述了沈从文工作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 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品质。

(2)沈从文“星斗其文”的成就,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结尾有何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4)文章从水起笔,又以水结尾,可见水的品性与沈从文的生命人格已浑然交融,这无疑是对“二善若水”的最好诠释。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王自认为有歌星风范,在卡拉OK厅,总是独霸麦克风,纵情高歌。而在老张听来,他的歌声不过是驴鸣犬吠罢了。

B.胡适与梁启超有太多相似之处,尽管他们在许多问题上有争执,有误会,有怨恨,但他们又能不断地有合作,有认同,你来我往,惺惺相惜。

C.针对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我国政府提出了义正辞严的抗议。

D.一个小小的失误,让我与冠军无缘,但我并没有在孤独失意中顾影自怜,而是坚定信念,不停地训练、训练。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香港喜剧明星周星驰当选广东省政协委员,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为了引起社会对此事的关注度,无法真正起到参政议政的作用。

B.谷歌公司1月8日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撤回了对微软公司侵犯其视频压缩技术专利,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对双方其他诉讼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C.住建部督查组现场抽查了27个城市的在建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在施工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过程、安全质量监控等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D.蛇年生肖邮票“灵蛇衔珠报恩”的构图,整合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元素,表达了行善积德、扶弱济困的中华美德。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这些价值连城、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唐遗宝”之中,有一件皮革的马镫酒壶, , ,。 ,。它准确的全称,叫做“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酒壶”。

①然而谁都别小看这只小小的酒壶

②它所承载的是一个令人唏嘘感叹的故事

③它就以自己亲身的经历,讲述一个强盛王朝的悲喜剧

④从出土的那一刻起

⑤一段整个大唐跌宕起伏,由盛而衰的沧桑历史

⑥显得朴实无华,毫不起眼,甚至那么简陋寒酸

A.④③②⑤①⑥ B.⑥①②⑤④③ c.④③⑤①⑥② D.②⑤④⑥①③

16.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在下面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五年前,科学家宣布白暨豚已功能性灭绝,江豚成了长江里唯一的淡水豚类。2012年,长江流域多次发生江豚死亡事件。专家指出:过度捕捞使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大幅减少,将会造成长江水生物种食物链崩塌:长江航运高达每半小时105艘,依靠声纳回声定位的江豚易被轮船的螺旋桨误导,以致绞死或绞伤;长江沿岸每年注入的污水多达320至340亿吨。这些都导致了江豚数量不断减少。

近期,我国长江流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全流域不足千头,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如果这个状况得不到改善,① 。专家们对此情况非常担忧。对造成江豚数量锐减的原因,专家们认为主要是② 。江豚如果也消失了,标志着③ ,将会有更多的长江水生物种消亡。

17.仿照下 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意思连贯,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一致。(5分)

示例: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照亮别人;

不是一切星星,都只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小少于8 00字的文章。

在年终总结会上,一老板要求员工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期望借此提高工作效益。20多分钟过去了,现场一片寂静……老板很生气,拿出一摞钱,说:“谁肯骂自己一句,奖励100元!”1分钟不到,就有两人站起来说“我不是人!…我真不是个东西!”老板马上兑现了“奖金”。为避免重复,老板又说:“谁骂得狠,有新意,就加钱!”转眼间,总结会就变成了“骂己会”,现场气氛顿时活跃,骂声不绝……

唯有一个家境贫寒,刚参加工作的员工一语不发 。老板很诧异,说:“你为何不骂,不想要钱了吗?”那员工站起来,高声说:“我为何要平白无故地骂自己?”说完就离去了。

第二天,这个年轻的员工提交了辞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总结】高三语文补考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大家在高三时期要把握住分分钟的时间,认真复习,成功是属于你们的。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高三语文补考试题练习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练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