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物理 > 高三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课件:怎样上好物理现象课

编辑:

2012-09-12

有些物理现象,学生认识和理解它十分困难,此时,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详细完整地进行理论分析,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物理现象.

例如“静电感应现象”的教学.

第一步,要做好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将A、B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用绝缘支架固定,且相互接触,然后将带电体C靠近A但不接触.学生发现,A、B导体下面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这说明A、A导体均带了电,这种现象就叫静电感应现象.

第二步,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由电场知识可知,带电体C周围的空间存在电场,导体A、B处在电场中.导体A、B中有自由电子,它们在电场中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发生移动.开始时A端电势比B端高,故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要向A端移动,即A端有多余的负电荷,则B端有多余的正电荷.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A、B两端电势相等,内部场强为零,自由电子不再向A端移动.

第三步,设计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静电感应现象的理解.针对上面的实验可设计如下的讨论题:

(1)将导体B接地会出现什么情况?将A接地呢?

(2)用手摸一下B会出现什么情况?摸一下A呢?

(3)将A、B分开会出现什么情况?

(4)A、B不分开,将C拿开,会出现什么情况?

(5)将A、B分开,再拿走C,会出现什么情况?

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分析、讨论,有利于理解静电感应现象.

第四步,由教师归纳总结静电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本质及其物理意义.

第五步,指导学生运用静电现象去分析、解释有关的物理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对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从实验和理论上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研究,便于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物理现象.

以上四种方法是针对不同的物理现象,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二、物理现象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物理现象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

各种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和认识各种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有些物理现象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更应引起注意.

如蒸发现象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如果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达到沸点,液体就沸腾了,变成了沸腾现象.

2.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

物理现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在这种联系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有的实际上是完全无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形形色色的联系中,排除各种非本质的联系,把现象的本质显露出来,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它的本质.

如,烧开水的水壶冒出的“白气”,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有人认为这是汽化现象,其实是错误的.这个现象的本质是:沸水的蒸气和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状物,人眼看来就是“白气”.

又如,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

3.理解物理现象的意义

各种物理现象都有各自的物理意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各种物理现象所揭示的物理问题,弄清其物理意义.

如,失重现象和超重现象,并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使物体间的作用力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超重和失重的物理现象.

4.注意物理现象间的联系与区别

有些物理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同时又有区别.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这些物理现象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蒸发和沸腾这两种现象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蒸发只能在液面上发生汽化,而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汽化;蒸发过程缓慢,而沸腾过程剧烈.

5.注重物理现象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物理现象来解释我们生活和生产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投出去的篮球能继续飞行;射出的子弹能继续飞行;各种交通工具高速运动时,遇到紧急情况,不易停下来,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

又如,各种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冬天要穿棉衣;夏天要穿衬衣等等.

只有运用物理规律去解释各种物理现象,才能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