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物理 > 高三物理教案

高三地理教案考点整合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教案

编辑:sx_xingt

2013-03-04

【摘要】鉴于大家对威廉希尔app 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教案考点整合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考点整合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教案

第51讲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考点整合与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城市聚落区位因素比较?

2.河流与城市区位?

功能 区位类型 区位优势 城市举例

供水 城市临河分布 为城市提供水源 兰州、银川、包头、太原、西安等

运输 河运起点或终点 货物的转运、集散地 江西赣州等

河流汇合处 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人流、物流在此中转、集聚 宜宾、重庆、武汉、梧州、韦瑟尔(鲁尔区)

河口处 内河运输与海洋运输的转运处 上海、广州、加尔各答(恒河)、纽约(哈得孙河)、鹿特丹(莱茵河)

过河点 人流、物流的集聚转运处 伦敦(泰晤士河)、南京、布达佩斯(多瑙河)

运河两端 人流、物流集聚转运处 塞得港和苏伊士(苏伊士运河)

防卫 河心岛、曲?流处半岛 天然河面的屏障作用利于防卫 巴黎(塞纳河)、伯尔尼(阿勒河)、波士顿

3.世界早期城市发展的条件?

世界早期的城市主要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和黄河—长江流域。这时的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四周多建有城墙,形态比较规则;以行政、军事为主要职能。这些地区在城市诞生之前,人们一般已采用了灌溉技术,开始人工种植农作物和畜养动物。这些地区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河流运输便利;人口相对稠密,手工业和商业相对发达。

例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 城市(填代号),原因是 。?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 、 。C城市位于 地貌上。?

(4)D城市适于发展 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 。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注在图中。?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五城市目前都有铁路相通,但A地处沙漠,D地处山麓地带,而B地处大河的沿岸,且为两条河流的汇合处,C地处河口,所以B、C两地的交通更为优越,且B、C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周围便于农耕。所以最早形成城市的应该是B、C。第(2)题,A、C两地附近有油田,D城有煤和铁,所以三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条件应该是矿产资源丰富。第(3)题,就A城市来说,地处内陆的沙漠地区,对外交通非常不便,所以促进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是铁路运输的发展。但当地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第(4)题,D城附近有煤和铁矿,所以宜发展钢铁工业。但该工业易造成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E城附近有大量风景名胜,所以应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随着交通的发展,在B、C、D、E四城市间的铁路交会处会形成一个新的铁路枢纽,所以该地可能会形成一座新城。?

答案:(1)B、C 平原地形,水源充足,交通(水运)便利?

(2)矿产资源丰富?

(3)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 河口三角洲?

(4)钢铁 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旅游 ?在B、C、D、E四?城市铁路交会处标F

探究点二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国家

类型 所处

阶段 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 发展

水平 城市人

口比重 城市化与

经济发展 原因 后果

发达

国家 后期 早 缓 高 大 相适应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

国家 中期 晚 快 低 小 不相

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2.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⑴城市环境问题如下表

污染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造成的结果 危害

大气污染 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 煤烟、粉尘产生烟雾使空气污浊;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光化学烟雾;硫氧化合物产生酸雨 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过度繁殖,使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物生存;有害金属导致公害病发生 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 >50分贝的噪声 破坏生活环境

固体废弃

物污染 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 影响环境卫生,占据活动空间 影响人类健康

光污染 城市建筑玻璃墙幕、城市灯光 建筑玻璃墙幕反射太阳光和夜晚灯光构成炫目的光污染 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电磁波

污染 各种电磁设备 广播电视设备、通讯设备、其他用电设备产生高频电磁信号影响人体健康 影响人体健康

⑵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①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极大程度地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②城市人口密度不合理,超出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缺乏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③城市生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但是,一些人对舒适的现代化生活的过度追求,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危害。

例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新社北京2009年9月17日电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新中国六十年系列报告称,迄2008年末止,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5.68%。

材料二 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以“中国掀起世界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于2009年11月举行。

(1)依据下表,绘制出我国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根据绘制出的折线图可以判断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处于________阶段。

我国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表

时间(年) 城市人口比重(%) 时间(年) 比重(%) 城市人口

1978 17.9 1994 28

1984 22 2000 36.1

1989 25.7 2008 45.7

(2)下面漫画《不堪重负)反映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解释说明下图城市景观对大城市气候可能造成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动手绘图能力和利用绘出的折线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绘制折线图时,首先结合表中数据确定出横、纵坐标并画出坐标轴,然后在坐标图中画出相应的点,最后将各点用折线连接即可。根据绘制出的折线很容易判断出我国城市化所处的阶段。第(2)题,从漫画中很容易判断出城市交通非常拥挤,解决该类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城市通行能力和减少车辆出行数量等措施来加以解决。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建筑高大稠密,城市植被稀少,这会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污染物浓度增加,从而导致各种城市问题的出现。

答案:(1)绘图略 加速

(2)城市交通拥挤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等。

(3)①气温升高(城市热岛效应);②降水增加;③湿度降低;④日照因云量增多而降低(答出3点即可)

【课时作业】

1.图26为“四种受资源分布影响的聚落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下列聚落分布模式与资源分布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带状资源分布

B.乙一均匀资源分布

C.丙一线状资源分布

D.丁一分散资源分布

(2)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一般比较集中,因开发资源而形成的较为理想的聚落分布模式是 ,理由是 。

(3)若图中聚落均为城市,指出甲区域城市体系的不合理性 。

(4)图示四种聚落分布模式中,在未来难以形成大城市的是 ,为什么? 。

答案:⑴C

⑵丁 聚落以资源分布地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⑶甲区域的城市规模大小相等,缺少中心大城市,不符合中心地理论。

⑷丙图丙中的聚落呈线状分布,在城市建设时不能有效地利用基础设施,管理也不方便。

2.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

答案: (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集中式或团块式;P。

(3)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3.下图为某区域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到c,该区域镇发展的特点有 和 。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 (AB、AC、AD)方向最快。

(4)区域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答案:(1)城市用地模扩大 城镇数量减少 (2)交通运输

(3)AC (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4.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 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

材料二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的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1)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下图显示了20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酸雨分布区。

(2)简要分析图中A地区酸雨严重的人为原因。

(3)经研究B地区内瑞典、挪威等国的酸雨和A地区相关。指出其主要的自然原因,并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 (1)特点: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

影响: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社会问题:贫困现象严重,贫富悬殊;公共设施不完善,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

(2)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3)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酸化土壤、河湖,影响生物生长。

(4)我国应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5.(2011届辽宁省大连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材料一: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

材料二: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材料三: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OYani tsk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请结合相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世博会大部分场馆选址在浦东新区建立,试分析其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材料二图中“城市病”的表现及“病因”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答案:(1)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质量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便于场馆建设。

(2)表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

原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环境: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威廉希尔app 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三地理教案考点整合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教案”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