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j
2014-05-05
高三下册生物试题2014
高三下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1•苏北四市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②能量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 ③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或食物网 ④能量散失的过程是“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 ⑥位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应比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⑤
解析:能量散失发生在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生物数量金字塔有倒置情况,但能量金字塔没有倒置情况。
答案:B
2.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解析: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青蛙体内的部分能量就顺着食物链流到了下一个营养级。这个过程只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部分,生态系统就是靠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来维持其稳定性的,所以捕食关系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D
3.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
级的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没有标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B.图中生物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
C.种群b数量的增长会导致种群a的增长,而种群a数量的增长又会抑制b数量的增加,这是负反馈调节机制
D.若该系统中种群c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种群d含的能量为1.3×108 kJ,则种群a至少约含5.5×106 kJ
解析:能量沿食物链cbae传递时,a获得的最少能量为(6.8×109-1.3×108÷10%)×10%×10%=5.5×107(kJ)。
答案:D
4.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解析:菌种在有氧条件下,使污染物快速分解,所以主要分解的是有机物。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圈范围内,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生产者,这样才有能量的输入。
答案:B
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3•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利用能量的比例为(1 500 900-1 485 000)/1 500 900≈1%。分解者能利用A中落叶、排泄物、尸体中的能量,A中呼吸主要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其释放的能量分解者不能利用。消费者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
答案:B
6.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右图
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能量关系
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
解析:从生物的个体数来看,一棵大树上可能有成百上千个昆虫生活着;但是从能量的角度来考虑,一棵大树的总能量要比成百上千个昆虫的总能量多很多。
答案:C
7.(2011•南京调研)分析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C.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B所处的营养级
解析:此题中甲图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图甲中A是组织液、C是血浆、B是淋巴、D为细胞内液,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C,当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图乙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D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A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捕食链。
答案:C
8.(2011•青岛模拟)在如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
物所占比例,若鸟要使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
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xa+10x B.y≤20xa+5x
C.y≥20xa+5x D.y≥100xa+10x
解析:根据能量流动效率为10%~20%,如果能量流动效率为20%,则y为:xa/20%/20%+x(1-a)/20%=20xa+5x;如果能量流动效率为10%,则y为xa/10%/10%+x(1-a)/10%=90xa+10x;所以20xa+5x≤y≤90xa+10x。
答案:C
9.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的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中均以CO2的形式传递
B.若M为大气中的N2,则②过程不存在,①过程表示固氮蓝藻的固氮作用
C.若M为大气中的SO2,则图解可表示硫循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③过程的加剧
D.若M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为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解析: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碳元素在图中①②③过程中均以CO2形式传递,而在④过程则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固氮微生物可以固定N2,反硝化细菌才能将化合态氮转化为单质氮;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①的能量值为②、③及消费者呼吸消耗的能量、生物体内积累并未被利用的能量之和。
答案:B
10.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下表:
生物种群 甲 乙 丙 丁
能量(kJ) 1.3×108 2.8×109 2.9×107 9.1×107
根据上表的信息,判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从4个种群的营养关系上,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方式都属于异养型
C.按照生物的富集原理,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
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乙、甲、丁三个种群
解析:据表中数据可知,四个种群的关系为 。故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乙、甲、丁这三个种群。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8分)如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乙表示兔迁入该环境后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了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含有食物链____________条,狐与鸟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这两种动物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____同化的能量。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的。
(3)在图乙B点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捕获到未标记的40只,标记的1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____________只。
(4)试用所学知识,写出两种既可防治农业害虫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甲中的全部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物群落,该生态系统存在草→兔→狐和草→昆虫→鸟→狐两条食物链;兔子粪便中的能量没有被兔子同化,属于上一营养级草的能量;图乙中B点时种群数量为K/2,因此该环境的容纳量应是B点时种群数量的2倍。
答案:(1)生物群落 2 捕食 双向的
(2)草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草 食物链和食物网
(3)500 (4)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寄生物(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2.(11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__________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所固定的___________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_____________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详见答案。(2)牛与鸡之间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食玉米子粒),所以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人与鸡之间构成捕食与竞争的关系,人与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因此,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该人工群落的。
(4)依题意,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减少,因为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答案:
(1)如右图所示。
(2)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
鸡吃玉米子粒) 捕食与竞争 捕食
(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太阳能 CO2
(4)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13.(21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循环,碳循环是主要的循环形式之一。植物与动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果将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放在一封闭系统内,用pH试纸测定此系统中所发生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就能研究与碳循环有关的问题。请用以下材料和用具完成下列实验以验证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之间碳循环的相互关系。
实验材料:试管架、4支试管、铝箔4张、光源、2只田螺、
2枝金鱼藻、50 mL量筒、去氯的水、pH试纸。
(1)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结果和结论:
试管编号
项目 1 2 3 4
步骤 第一步 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去氯水
第二步 一只田螺 一枝金鱼藻 A
第三步 测定每支试管中的pH后用双层铝箔将试管口封住
第四步 B
第五步 每20 min测定一次pH,共测8次
实验结果 pH无变化 C D pH无变化或略有上升
实验结论 E
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中1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何种物质考查碳的转化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实验中将碳转换为CO2进行讨论,试管1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本实验参照了缺项控制实验法的原理。试管1、2、3为对照组,试管4为实验组,故试管1、2、3分别处理为不加任何动物或植物、加一只田螺、加一枝金鱼藻,则试管4应加入一只田螺和一枝金鱼藻;生态系统需从外界获取能量,可将4支试管同时放在较强的光源下照射,每隔一定时间测定pH。
答案:(1)验证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之间碳循环的相互关系
(2)A.一只田螺、一枝金鱼藻 B.将试管放在较强光源下照射 C.pH下降 D.pH上升 E.碳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转化,即在生态系统内进行循环
(3)对照
[教师备选题]
1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适当放牧,由于动物的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的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解析: 动物的植食作用可以促进植物的分化,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些消费者可以某些分解者为食,如: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B
15.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农业生态系统突出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突出,农作物是其主要成分,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为人和家禽、家畜,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有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稳定性的提高并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增加了人可利用的能量。
答案:C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三生物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