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同步练习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专题练习:必修二

编辑:

2015-10-11

17.(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26题)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     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

③打击了千百万群众对理性王国的憧憬  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0分)

18.(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8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4分)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世界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1900年前后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05年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33年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年 斯大林模式形成

1944年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6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7年 美苏冷战开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依据上表,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任选一个角度,概述20世纪上半期的变化。(4分)

材料三  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同样值得我们铭记的是,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也许它将是我们所见证的最后一件由欧洲主宰的世界大事。

——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作者马丁•雅克,伊文译

(3)为什么1989年会被视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6分)

19.(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38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华南地域社会转型时期,粤闽交界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出现了明显的军事化趋势,以宗教组织和民间神祭祀为核心的乡村社会组织重新整合……该地区“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的乡村景观。

——摘编自陈春生、肖文评《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

材料二  民情强悍,好勇斗狠,嗜利轻生。乡村聚族而居,烟户繁密。明末海盗纵横,民多筑围建堡以自卫,久而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其弊也,莠民藉以负固,敢于拒捕抗粮。官吏捕为难,半由于此。

——摘自冒澄《潮牍偶存》卷一

材料三  明、清两代,有些商业市镇、手工业市镇以及手工业——商业市镇,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城市经济职能都超过了作为传统政治中的县城,甚至府城(包括州城),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当时全国著名的四大镇,河南朱仙镇和湖广汉口镇地当交通要道,发展为商业市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以陶瓷、铸铁为基础,形成为著名的手工业市镇。……《广阳杂记》即记有:“天下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可见其经济地位已与府城、首都齐名。再如芜湖米市、无锡布市、南浔和盛泽丝市、清江浦、淮安、济宁及其张秋镇、武清的西河务和天津等,实际上都已成为当时的商品交换中心城市。

——摘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

材料四  下表是1851年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统计数据:

国家 英国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城市化率 50% 20% 42% 35%

——根据人教网材料整理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摘自马丹霞《浅谈英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16、17世纪粵闽乡村社会形态的特点。(6分)

(2)材料一二的社会形态是否会影响材料三所述市镇的发展?请说明理由。(9分)

(3)比较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镇形成的共同点。概况英国城市化程度高的因素?(10分)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特征对各自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12分)

20.(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27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他们的竞争者。

——[关]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8世纪,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密切协调的贸易团体:加拿大的小麦和木材,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的棉花、黄麻和茶叶,以及西印度群岛的蔗糖,都主要是为英国市场生产的。从英国的角度看,印度正成为英国工业品的主要市场。

——[英]P•J•马歇尔主编《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材料二  议会在1701年通过的“嗣位法”,在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法案规定,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的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的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此外,法案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1)17、18世纪,英国“海外事业”的“竞争者”主要是哪些国家?“竞争”结果如何?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4分)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指出三者对英国的共同影响。(5分)

21.(2011年4月福建省质检38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世纪起)基督教的牧师们更是禁绝了洗浴,达1000年之久,因为他们使人们相信,蔑视人体本身是敬神的行为。如果说贞节高于婚姻,那么轻视肉身就高于自我整洁。

——摘自[美]理查德•扎克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

材料二  在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薄伽丘在1348~1353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著。

——摘编自《死神之舞: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

材料三  在当时主流价值观念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时的工人在雇主的眼睛里就只是工具了。……工人阶级在体制外的长期抗争……而同时期法国爆发的一次又一次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也给英国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贫民窟卫生条件恶劣,成为流行疾病的渊薮……一旦疾病形成,就不只是穷人的专利,所有的人都会感染,穷人死亡,富人照样死亡。

——摘自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四  (英国)1855年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有效地解决了英国的污水排放问题,并且净化了泰晤士河的河水。在立法方面最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8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的管理……《公共卫生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5世纪到19世纪前期欧洲的卫生状况。(7分)

(2)据材料四,指出英国1875年《公共卫生法》的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卫生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12分)

(4)上述材料反映5~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哪些主要社会思潮?任选其中两种思潮,据材料说明它们与欧洲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12分)

22.(2011年5月漳州市质检38题)(37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

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6分)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1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5分)

23.(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38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

——引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三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中国现代化之路”按三种模式依次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制作了下表。(注:这里的现代化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中国现代化之路”大事年表

阶段 时间 事件 在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一阶段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工业化开端

1895—1898年 维新运动 民主化兴起

1911—1912年 辛亥革命 B

1915—1919年 新文化运动(前期) 文化现代化启蒙

第二阶段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现代化的新起点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C

第三阶段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现代化迅速发展

材料四  由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先后出现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性质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原发内生型……其现代化动力主要来自于内生的技术、经济和文化因素;后发外生型……其现代化动力首先来自于外生的原发现代化国家所施加的影响和压力。

——华炳啸《试论发展中国家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首要问题》

(1)材料一中的“血缘”包含哪两方面内容?观察上图,在图中A处填上相应事件的名称,据图指出该事件对英国的直接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得以发生的条件。(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完成表格中B、C两处的填写。概括指出表格中各阶段所对应的现代化模式。(10分)

(4)综合以上材料,比较英国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第一阶段的不同之处。运用19世纪中期的相关史实,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13分)

24.(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38题)(37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自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  下图是反映英国1903年关税改革的漫画。(注:中间的树代表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在全球化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行关税改革的背景。漫画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改革主张?(8分)

(4)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之间在经济上是怎样“相互关联和渗透”的。(12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