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10-21
25.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观点的正确理解。从材料信息中不能体现发展民族工业只有 提倡国货、排斥洋货的观点,排除③;20 世纪 40 年代初,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国家,与作者提出民族工业发展的三端之一“民族独立”这一条件不符,故排除④。
试卷Ⅱ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21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也就是说,皇帝下旨,只要外国公使答应不常驻北京,中国关税也不收了,鸦片贸易也可以放开。(注:《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与英、法等国签订的)
——袁南生《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材料二 1860年与英法媾和的惨痛教训,促使恭亲王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此以前,他也是激烈反洋的,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并处死巴夏礼(Harry 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他逐渐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认定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去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就在一战正酣的时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兹俄国内乱有难平定,其正式政府尤未知何日始能成立,拟将前项赔款自本月份起,仍行停止交付,以期慎重。”……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包括“停止1901年中国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规定的偿付军费形式向中国索收的款额,包括未来应付款额外过去的欠款。”……直至1920年3月北洋政府才开始认真考虑苏俄放弃庚子赔款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及其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认识。(6分)
【答案】
(1)态度:不准备认真履行条约。(l分)原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不强;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2分)(2)变化:由坚决抵制外夷到尊重并崇拜外夷,并采取合作政策。(2分)影响: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逐步加强;中国政府开始学习西方(2分)(3)原因:借十月革命俄国局势混乱,停止支付俄国赔款;苏俄处于内战,为摆脱国际孤立,争取北洋政府的支持,主动示好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4分)
认识:近代中国外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性;能逐步与国际法接轨,抓住国际形势的变动,积极外交。(2分,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1)根据材料一可知,清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是“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原因是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2)材料一中清政府竭力抵制西方列强,材料二中奕?等人“逐渐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认定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去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这一变化促使清朝的中央机构逐渐半殖民地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推动洋务运动兴起。(3)依据材料三分析概括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只要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7.(21分)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渡过难关?(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
说“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请用史实说明(一例即可)。(6分)
(4)从费正清个人的经历来看,你认为一位学者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答案】
(1)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妄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危机。(2分) 措施:罗斯福新政(2分)(2)原因:中美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友;抗战结束后,美国扶蒋反共,费正清是中国通。(2分)原因:费正清看到蒋介石政权的独裁腐败以及在内战中的节节败退;预测共产党会取得胜利;为维护美国的利益,所以他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6分)
(3)原因:新中国成立正值冷战时期,中国“一边倒”;美国推行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作为中国通的费正清被中苏骂为“特务”、美国政府猜疑为“内奸”。(任意2点给4分)历史史实: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2分)(4)因素: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所处时代环境、社会的认同等。(3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考点:二战前后中国政局与费正清。(1)1932年,可联系当时的世界经济形势和日本的国内形势,简要说明背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当时日本国内已经走向法西斯道路。美国度过难关的措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产阶级的改革(罗斯福新政)。(2)结合上世纪40年代中美关系的概况,分析费正清以第二次来华的原因,可简明概括为抗战期间和抗战结束后的中美关系、费正清的个人条件等;“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一方面是费正清自己对中国未来局势的预测,另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3)关于“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可结合1949年以来的中美关系、苏美关系以及冷战格局来说明;关于“改变了历史”,可循着:基辛格与费正清谈话——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这一思路作答。(4)本小题是开放性设问,主要应从个人素养、时代环境、社会认同、国家利益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点到即可,但不能展开论述。
28.(16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一一(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6分)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这一新现象给中国带来的影响。(6分)
【答案】(1)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4分)(2)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6分)(3)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2分)影响: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兴起(4分)
【解析】考点:(1)材料中的“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足以证明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主要是指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有饮食、服装等服务设施。(2)明代市场发展出现的新特点主要是指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人积累了雄厚的商业资本。“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则是说明商人的资本多用于投资;经营活动遍及全国各地。(3)材料中的“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新现象是指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反而滞销,卖不动。这种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只能是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的性价比当然不高,所以也就造成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反而滞销,卖不动。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上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