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j
2014-05-02
2014高三历史试题下学期
高三历史试题下学期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 一万年前 B.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C. 商周时期 D. 秦汉时期
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3.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4.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 D.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5.1834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救济院为“巴士底狱”。这反映出:①英国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贫富差别巨大 ②大量的贫困者有好逸恶劳的倾向 ③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严重 ④政府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不过200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司法不公使其为所欲为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7.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道:弱国当然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在1919年的时候,中国是弱国,五个代表,跑了四个,就他一个,没有任何指示,他拒签《凡尔赛条约》,我觉得中国人要很好地研究一下。吴教授要我们研究的是
A.吸取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
B.强调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重要性
C.顾维钧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D.认识近代幻想依靠帝国主义来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是不可能的
8.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9.二战后,德国总理阿登纳曾经表示:“一位联邦德国总理必须同时是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为此,阿登纳
A. 积极谋求两德统一 B. 主动推动欧洲联合
C. 协同美国发动冷战 D. 挑战美国经济霸权
10.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 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 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D.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11.据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A.编户制 B.均田令 C.租庸调制 D.征役制
12.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 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3.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14.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5.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6.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17.下列两幅图分别是第聂伯河水电站和田纳西水利工程,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 B.都由国家计划指导,拉动经济增长
C.都是“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D.都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18.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正确的图示是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
② ② ② ①
③ ① ③ ③ ②
A. ① ④ B. ④ C. ① ④ D. ③
⑤ ⑤ ⑤ ⑤ ④
19.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大 C.勃列日涅大 D.戈尔巴乔夫
20.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德主刑辅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21.“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22.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二郎神是金色,窦尔墩是蓝色……。你认为“金色脸”表示
A. 忠勇正义 B. 奸诈狡猾 C. 桀骜不驯 D. 威武庄严
23.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2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5.狄德罗在《呈给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报告》中这样说道:“在这一片叫嚷声中,大家都认购该套书(《百科全书》),他们都想要这套书,而把作者毁掉。”狄德罗所说的“大家”应该是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 C.巴黎市民 D.法国王室
26.《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时,这一报道
A.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仍具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D.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
27.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 社会变迁的角度 B. 现代化的角度
C. 社会思潮的角度 D. 社会群体的角度
28.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孙中山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A. 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 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 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 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
29.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后发表的一篇文章《我同毛的会谈》中这样说:“毛泽东的基本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论点的是:
A.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B.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开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动“文化大革命”
30. 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写到,“我们要把这个猜想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进另一条在表面上看来和它不相容的公设: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V传播着,这速度与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这个猜想是
A. 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论 D.光速论
二.综合题(第31题26分,第32题14分,共40分)
3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 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 德国军队分阶段占领主要是日耳曼的领土将在10月1日开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苏台德德国人的职务……
——《德意日法西斯覆灭记》
材料四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成为犹太人永远的“噩梦”。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1970年,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许多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时所拍的照片和留言,告诉年轻的一代:历史不能忘记。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
(2)材料三应出自哪一个国际条约?(2分)有学者认为,这个国际条约的签订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产物,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民族利己主义在当时造成了怎样的危害?(4分)
(3)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相比,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何特殊性? (2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食糖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材料一 “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材料三 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摘自“凤凰网”杨海军文章
(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4分)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6分)
(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8分)
(4)材料三中“功能糖应运而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4分)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