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试题

历史基础知识题库之押题测试

编辑:

2013-10-23

3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分)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1分)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3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33、阅读下列两个案例,结合所学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一 2012年12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现身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打破惯例出席了内阁会议。根据英国惯例,女王作为国家元首一般不插手政务。这次女王受邀前来出席自然引起多方争议,英国立党委员会的专家就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一打破惯例的做法混淆了政府和君主的应有界限。

以17、18世纪的史实概括“惯例”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立宪委员会的专家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政府和君主的应有界限”。(6分)

案例二 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追查亚西比德的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2)依据材料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哪些弊端?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的。(8分)

34、自由、民主一直是思想家们关心讨论的主要论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民主义者先假定了正义在于“平等”;进而又认为平等就是至高无上的民意;最后则说“自由和平等”就是“人人各行其意愿”。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结果正如欧里庇特所谓“人人都各如其妄想”(而实际上成为一个混乱的城邦)。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卷五

材料二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 严复《原强》

(1)材料一中亚里斯多德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实际上容易导致城邦的混乱。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卢梭和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什么重大发展?

(3)材料三中严复如何理解西方的自由和民主之间的关系?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借鉴西方,为中国设计了什么样的强国方案?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 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44条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材料三 严复在译著《法意》(今译作《论法的精神》)中论述:“如孟氏(孟德斯鸠)所说,则专制云者,无法之君主也。”“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专制之尤者”,严复认为“法”字是有歧义的。“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上下所为皆有所束”。秦所谓的法,“直刑而已矣。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

为法所拘。”

材料四 孙中山在1912年的《中华民国建设之基础》中说:“三权分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吾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更令监察、考试二权亦得独立,合为五权。”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

(2)《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指出上述条款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并

说明其立法思想的渊源。

(3指出严复论述中西方法律制度差异的意图。

(4)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与近代欧美国家相比有何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