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0-23
【解析】
第(1)问可从其思想和实践角度来概括孔子办私学的贡献;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可联系所学的知识,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
第(2)问联系宋代的政治、经济和儒学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第(3)问据材料三的信息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思想根源可从材料中的要达到的“大同之世”、“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等,可知这是继承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第(4)问可从教育机会、人才、现代化建设等角度来归纳上山下乡的不利影响;“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科教文事业的努力,可结合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战略等来归纳。
39.【答案】
(1)汉朝革命指的是察举制的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以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推动官僚政治的发展。
(2)戊戌变法,改革避免战乱,又达到维护清王朝并实现民主政治的目的。辛亥革命,清王朝对内专制对外屈膝,除了革命别无它途,辛亥革命是民主革命,其目标是三权分立式民主共和政体。(其他紧扣题旨言之成理的,亦可)
(3)双元革命: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或答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展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影响了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等。
40.【答案】(1)北宋。
说明:指南针发明后西传到欧洲,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伴随着西欧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 界有分散、隔绝、孤立日益走向为统一的政体。
(2)背景:内忧外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莱特兄弟的示范引领;冯如“航空救国”的意愿;内燃机的发明。
(3)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影响:一方面加剧了军北京死啊,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另一方面拖垮了苏联,导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 加强。
(4)原因:新中国工业科技落后;中国“一边倒”遭到西方国家鼓励、封锁;中苏关系走向恶化:近海防御战略思想的局限。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863”计划实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中国海军(国防)现代化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而需要;苏联解体,国际局势缓和。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判断时期;理解从指南针对欧洲新航路开辟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第(2)问据冯如发明制造飞机是历史阶段,从国内国际等角度分析历史背景。第(3)问从二战后国家格局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角度分析背景;影响从对国际格局和世界和平与发展影响角度分析。第(4)问据材料四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及外交等角度分析不可想象的原因;从新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局势的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原因。
41.【答案】
(1)内容及意义:邓小平南巡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期进行的,他回答了要不要搞市场经济的重大问题,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成果: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或“九二共识”)。
努力:1979年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停止炮轰金门;
80年代以来积极推动两岸的民间交流。
(3)变化: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外交政策和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积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的多边外交。
(4)主要目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1)本问较简单。邓小平南巡十四大高居榜首的原因可联系二者的内容及意义来阐释,实际上是考查对这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等基础知识的再认和再现的能力。
(2)1992年两岸关系的成果,联系教材表述,可知九二共识的达成是当时的重大成果。“在此之前,中国政府还做了哪些努力”是指1992年之前,中国政府促进两岸关系的努力,可联系1979《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停止炮轰金门,两岸真正停火、80年代两岸的民间交流等史实回答。
(3)应联系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际格的新旧更替来回答。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指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4)可联系第六条中这个《条例》的内容,再结合教材适应,归纳其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10条当时我国农村的经济制度制度,可联系1978年农村改革以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来回答。
42.【答案】(1)多种因素:①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运动高涨,威胁资产阶级统治;
②三十年代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罗斯福新政加大了社会福利;
③二战后西欧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贫困人群扩大;
④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流行。
重大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对两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原因:①高福利挫伤了一些人的生产积极性;
②高福利不利于科技教育发展;
③高福利导致严重的财政困难;
④高福利是导致经济“滞胀”的因素之一。
(3)启示:①必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稳定社会秩序,以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必须量力而行不可操之过急;
③完善社会保障过程中国家不应大包大揽,防止社会惰性。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概括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第(1)小问材料显示社会福利制度经过三个时期:工业革命、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战后;结合这些时期相关政策来说明。第(2)小问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第二问结合材料,从高福利制度弊端来分析概括。第三问从制度建设,吸取西欧教训等角度思考回答。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